熱門:

2016年4月27日

伊馬仕 智識選股

今年應否「Sell in May」?

每逢踏入5、6月,不論本地或海外媒體,不少均撰文論述「五窮、六絕、七翻身」的現象,尤其是港股「大時代」去年4月結束,恒指其後在5至9月間累跌7286點(25.9%);從月線圖看,恒指要到10月才出現陽燭反彈。至於今年又應否「Sell in May」?今期投資分析部搜羅股市多年表現,探討這個股市「詛咒」。

「Sell in May and walk away」,簡單而言就是一種股市投資策略,指出每年股市於11月初至翌年4月(即合共半年時間)期間的平均表現,可遠遠拋離其他月份;故此,這策略是在每年萬聖節後(即10月底或11月初)買入股票(故也有稱之為Halloween Indicator),並持有至翌年4月底止;隨後沽出股票(即Sell in May)持有現金或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 fund)至10月底為止;其後再重複這策略,周而復始。換言之,這投資策略每年只須入市6個月便可「收工」(walk away;【註1】)。

事實上,若以香港股票市場作回溯測試(backtesting),按每年只投資6個月的策略部署,由1994年初至今,100元本金投資於恒生指數上,便可增長至205.6元(連本金),增值約1.06倍,遠遠拋離每年5至10月入市策略的表現(116.1元),並略高於買入並持有的策略(buy and hold;累計金額為184.3元;【圖1】)。同樣地,若把100元本金投資於國企指數上,便可以增長至152.6元(即本金增值52.6%),高於每年5至10月入市策略的表現(110.1元)及買入並持有的策略(123.3元)。換上另一個角度看,「Sell in May」的投資策略也可算是「優化版」投資法,因為每年只須投資6個月,便可輕鬆跑贏指數的平均表現。

避開平均表現最差月份

不過,就「Sell in May」的投資策略,有以下兩點值得補充。

其一,從過去30年恒生指數按月平均表現可見,5月份的平均表現並非最低,但相對地有較低的上升比例(期間有16年為下跌;上升比率是歷年第二低)【圖2】。事實上,過去30年內,恒生指數於6月及8月平均而言呈現負回報,而「Sell in May」的策略剛巧避開其中兩個平均表現最差的月份;相信某程度是因為這緣故,令這個投資策略可以跑贏指數。

其次,從過去30年5月至10月份的表現可見【圖3】,恒生指數期間真正出現負回報的次數僅11次,出現比率為36.7%,比例其實不算特別高。國企指數方面,過去於該段期間出現負回報的次數亦為11次,出現比率為50%,即剛好一半一半;但由於國指歷史數據較恒指為短,所以暫時難以斷言「Sell in May」的策略長遠一定能夠跑贏指數表現。

至於今年又是否需要「Sell in May 」?筆者認為,可配合技術分析及市寬角度找到更多啟示。首先,從技術分析角度看,恒指在去年港股「大時代」一度飆升近2個標準差計算的回歸趨勢(regression trend)上升通道頂水平【圖4】,反映當日恒指在5月大跌前,短線曾極度超買;此外,港股於去年4月底至5月初期間,長線市寬(股價高於250天比率)亦升至80%以上水平;若大市出現逆轉,回落空間明顯很大。不過,以目前情況來看,恒指現時仍處於回歸趨勢線中軸水平的1個標準差以內【圖4】,即現水平未算十分超買,加上長線市寬目前只是略高於25%水平(今年最低為13.8%),意味今年大幅回落的空間未必很多。無論如何,根據恒指按月表現的歷史統計數據看,「Sell in May」的投資策略似乎有一定參考性。再進一步而言,投資分析部嘗試對獨立個股進行統計檢測,從而驗證「Sell in May」的現象是否存在於個股之上。

首先,投資分析部從全港大市約1900多隻股份進行測試,策略如下:

(1)從1986年至2015年間(共30年),按個股的股價表現,進行統計檢定;

(2)計算個股每年「5月至10月」【註2】的上升、下跌、持平的次數,以及升跌比率;

(3)計算個股歷年於「5月至10月」期間的平均回報。

繼而根據以上結果進行篩選,驗證個股是否存在「5月至10月」季節效應。篩選準則如下:

(1)上市日子10年或以上;

(2)歷年按月的【上升加下跌】次數不少於10次【註3】;

(3)按出現下跌(上升)比率作出排列。

市場韻律仍可參考

根據上述篩選準則,我們可得出歷年於「5至10月」期間出現下跌比率最高的股份中【表1】,在首11隻個股當中,下跌比率均高於(或等於)81.8%;於5至10月期間的平均回報介乎-1.1至-32.1%,回報中位數為-2.2%至-50%。讀者如持有上述股份,又相信這「詛咒」會歷史重演,或可考慮作出「換馬」行動。當然,這並不代表每年「5至10月」就不宜買股票,因為若同樣以上述篩選準則來檢測港股,我們能夠發掘出一些「異類」【表2】。根據【表2】所示,於歷年「5至10月」期間,不乏一些較高上升比率的股份,而上升比率亦高達69.2%至81.8%;這批股份在5至10月期間的平均回報介乎3.5%至36.3%,回報中位數則為2.4%至18.3%。由此可見Sell in May「魔咒」不一定對所有個股構成任何明顯的負面影響。

無論如何,從歷年恒指按月平均表現可見,「五窮」、「六絕」、「七翻身」這個市場韻律是否可信,只能說是見仁見智(因港股過去逢5月的表現並不是負數,6月的表現也不是最差,只有7月回升較為可靠)。不過,由於Sell in May策略過去多次避開港股其中兩個平均表現最差的月份,較傳統buy and hold策略略見優勝,反映該操作策略也不是全無道理。然而,無論從恒指的技術走勢或港股整體市寬來看,目前未見十分「超買」,故今年執行Sell in May and walk away的值博率(或贏面)看來只是一般而已。

註1:有興趣讀者,可瀏覽維基網的介紹:http://en.wikipedia.org/wiki/Sell_in_May

註2:假設每年的11月1日買入,持有至翌年的4月30日並賣出。

註3:這做法用作剔除一些上市雖超過10年,而中途曾長時間停牌,最終導致其數據不全的股票。

信報投資分析部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