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9日
本周國際金融市場焦點,非即將舉行的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莫屬。不少投資者對歐洲央行加碼刺激經濟、推出對抗通縮方案充滿期待。然而,歐羅滙價卻不如預期般走弱,兌美元反而重返1.1水平以上,何以會出現如此反高潮走勢呢?
支持歐洲央行加碼量寬的人士,其理據是通縮壓力日增,歐羅區2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跌0.2%,遠低於央行定下的2%通脹目標,加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曾表示於3月重新評估貨幣政策立場,部分投資者推測歐央行將再度下調利率或加碼量寬,如同日本央行早前弄個三級制利率政策,同時實行量寬質寬措施,歐央行未來可能不僅買國債,甚至擴大至購買企業債或股票。投資者正預期當局放水後再放水,歐羅滙價理應下挫。
然而,一個硬幣總有兩面,2月歐羅區CPI數據或有點滯後,另一備受歐洲央行重視的通脹指標「歐羅5年期通脹掉期5年期遠期利率」(Eur 5y5y Inflation Swap Forward),數天內卻由1.38%抽上1.5%水平之上【圖】,代表交易員傾向以浮息換取定息,以對沖息率上升的風險。簡言之,歐羅掉期利率市場預示歐羅區通脹即將升溫。
事實上,近期原油、銅及鐵礦石等期貨價格皆大幅反彈,若然商品價格真的見底回升,未來通脹必易升難跌,一旦觸發通脹預期重臨,那麼一直抱着「放水救地球」心態的央行將會進退失據,屆時既不能加息降服通脹,亦不可減息挽救經濟。如今正處於通脹可能重臨的關鍵時刻,歐央行會否進取地加碼量寬,實屬疑問。
另一方面,國際清算銀行(BIS)在最新季報警告,無論是長期實施負利率,抑或採取更進一步的負利率政策,都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猶如本報月初在「信圖分析」指出,隨着丹麥和瑞典央行推出負利率政策,兩國的3個月存息均見走低,民眾存款變相要罰息,但儲蓄率卻愈來愈高,顯示民眾寧願繳付「存款稅」也不願提款消費,故此利用負利率來催谷通脹,很可能適得其反。
再者,日本今年1月底推出負利率後,圓滙只短短走弱3個交易日,很快又掉頭轉強,兌每美元一度高見111水平,並重挫日本股市,1月29日至2月12日期間,日經指數累跌近15%,傳聞多隻基金因收益率急挫而準備關門大吉,明顯並非日本央行所樂見。前車可鑑,歐央行難道還要冒險,加大負利率實驗的注碼嗎?
回說歐羅滙價,我們可從CFTC非商業淨倉數目和風險逆轉期權指標(Risk Reversal,計算相若認購與認沽期權波幅差),了解市場人士對歐羅後市的看法。踏入2016年以來,歐羅CFTC非商業淨長倉數目和風險逆轉期權指標皆呈現反覆向上,至近日好友才稍為收斂,反映市場看淡歐羅的程度已大不如前。故此周四舉行的歐央行貨幣政策會議,無論是會議結果抑或德拉吉的言論,隨時會帶來驚嚇,看官必須留意。
截至周二,歐羅兌美元一周隱含波幅上升至15.9%,對沖未來一周歐羅兌美元滙價波動的成本,急漲至12月初以來的高位。市場預期歐羅滙價將大幅波動,要留意股滙債金市場環環緊扣,投資者還請扣好安全帶。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