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4日
紐約期油正步向每桶35美元,銅價由1月低位每磅1.94美元反彈至近日的2.17美元附近,鐵礦石亦由去年底低位回升30%,至每噸50美元以上的水平,帶動環球礦業股造好,本港金屬、煤炭、石油化工股連續兩天跑贏大市。大宗商品價格喘定,究竟背後有何因由?對金融市場以至各國貨幣政策的去向,又帶來什麼啟示?
首先,過去一年多以來資源股遇上大劫,主要原因是環球(尤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市場擔心大宗商品會長期供過於求;加上美國重啟加息、美元走強,令商品價格面臨重重壓力。不過,近期國際油價止跌回穩,銅、鐵礦石等價格反彈,可見有關影響很大部分已Price-in了。
再者,CRB商品價格指數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年1月15日期間累瀉55%,資源股更被「質」得十分低殘。本欄早前指出,環球多個股市一度步入技術熊市,市場顯得過度恐慌,惟美股市寬指標卻呈轉強跡象,顯示環球各大股市的反彈時機已到,近日商品價格顯著回升,股價殘到貼地的資源股自然成為升市催化劑。
無論是國際資源股,還是在本港上市的相關股份,今次的反彈力度實在不小。觀乎在美國掛牌的力拓、必和必拓、美鋁及ArcelorMittal,以至本港上市的嘉能可(00805)、在倫敦交易的英美資源,由1月15日至本周三分別大升20%、25%、 39%、41%、68%及125%【圖】。本欄昨日篩選出4隻表現相對強勢的動力股,包括嘉能可、中交建(01800)、上海石化(00338)及中國鋁業(02600),當中就有3隻來自資源類別。
當然,中國擴大財赤、以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的憧憬,也是資源股大反撲的導火線。人民銀行上周率先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半個百分點,希望藉此催谷樓市,此舉令市場期待兩會將有更實際的措施推動基建投資,提出更具體的去庫存計劃。參考2009年兩會揭幕後1個月及3個月,標普高盛商品指數(GSCI)的升幅分別有19%和40%。當年商品價格指數愈升愈有,皆因2008年尾中國推出「4萬億救市計劃」,大灑金錢發展基建。中國目前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走向與2008年十分相似,放水憧憬發酵,是恢復市場信心的關鍵。這理性預期間接帶動資源類的商品價格和股份造好。
資源股和環球股市能否保持升勢,如曹Sir話齋:木宰羊,然而大宗商品價格彈升,已對金融市場以至各國貨幣政策的走向帶來轉機和變數。
滙市上,屬於商品貨幣的澳元及紐元近日升勢明顯,加元更早於1月底扭轉乾坤,兌1美元由接近1.47加元逐步攀至近日的1.34加元水平。依賴商品出口的新興國,當中大部分的資本流走情況有所紓緩。捕捉新興市場股市和債市資金流入流出情況的「新興市場資金流向指標」,自1月中旬見底後急速反彈,反映資金有回流新興市場的跡象。
若然商品價格真的見底回升,相信是全球央行意料不到的事。特別是美國紐約聯儲銀行總裁杜德利日前才言之鑿鑿說,美國家庭對通脹預期持續走低,將動搖美國加息步伐。一旦商品價格回升帶動美國通脹升溫,聯儲局將左右做人難,加息不利股市,不加息無法遏抑通脹,兩者都有負面效果。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