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6日
「很久以前,牛頓爵士發現了三大運動定律,這確實是天才的洞見,但其聰明卻不見引伸到投資領域。牛頓在南海泡沫損失慘重後說︰『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行,但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如果沒有這次損失慘重,或許牛頓爵士還會發現第四大定律︰買賣愈多,回報愈少(Returns decrease as motion increases)。」畢非德在其2005年的致股東信中如此說道。
人人都想低買高賣,但又有誰每次都能做到?不是指幾年一遇的頂部、底部,而是根本沒有人能捕捉股市的短期波動。假若沒法忍受股價的長期橫行而沽出,可能便剛好錯過全年升得最急促的那幾天。相反,在「高位」放售,然後希望「低位」買回,結果卻往往是股價頭也不回地繼續急升。
短期波動難捕捉
全球最大互惠基金公司領航(Vanguard)的創辦人博格(John Bogle)在2005年說道,過去105年,美股的年均回報為9.6%,剛好和企業的投資回報9.5%相約(股息加盈利增長),但大部分基金卻跑輸大市。這是為何?
除高買低賣外,摩擦成本(Frictional Costs)同樣會蠶食你的利潤。券商總是三五天便有新的投資建議或評級,因為頻頻交易乃經紀而非投資者的朋友。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沒有人能每次都準確捕捉短期波動,即使聰明如牛頓爵士也不能,所以你並不需要因此而介懷。其實你並不需要每一場戰役(Battle)都參與,你只需要打贏戰爭(War)。
投資市場其實是很仁慈的。有困難,毋須一定要解決,而是可以簡單地避開。既然股市正處反彈,何不趁「高」調整組合,然後靜待半年一年後股市真正見底時,才施施然入市(且用上便宜許多的價格)?
投資大師林森池先生說:「投資要未學行、先學坐」。「抵得悶」是成功投資的先決條件。購入後靜待股價反映價值是「抵得悶」,耐心等待心儀價位出現當然亦如是。
本欄逢周五刊出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滬指插6.4% 累港股三連跌 |
上一篇: | 一個時代嘅終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