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6日
一家沒上市的荷蘭生物科技公司,旗下只有一款處於第三期試驗的產品,英國藥廠阿斯利康(AstraZeneca)卻考慮以50億美元收購,原因何在,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可提供答案。卡特早前接受默克藥廠(Merck & Co)免疫治療藥Pembrolizumab療程,體內癌細胞消失無蹤。阿斯利康正努力加強這方面的業務,實在大有道理。
阿斯利康看上的Acerta正研究多款白血病療法,分析師估計,相關藥物最終可帶來每年逾20億美元銷售額。具有類似療效的藥物Imbruvica已上市,預料明年可成為暢銷藥(即一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研發該藥的公司獲艾伯維藥廠(AbbVie)以210億美元左右收購。Acerta的藥物可能療效更佳,但要待2018年才完成試驗。
以銷售計,腫瘤科佔阿斯利康治療業務的份額最小,該公司希望壯大相關藥物組合,以彌補暢銷藥失去專利而損失的收入。今年已有一點成績:肺癌藥Tagrisso比預期更早獲審批,卵巢癌藥Lynparza最近亦獲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HS)開綠燈。
阿斯利康去年拒絕輝瑞(Pfizer)每股55英鎊的收購方案,上述藥物研發成果,讓行政總裁索里奧(Pascal Soriot)的有關決定較易說得過去。阿斯利康股價現報43英鎊,與輝瑞知難而退時的水平一樣;反觀英國同業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同期則下跌。
不過,風險仍然存在。過去兩年,阿斯利康的法定盈利都不足以支付股息,明年落差恐怕更大。
根據市場預測,阿斯利康所有抗癌藥2018年前都不會達「暢銷」水平。另一方面,腫瘤科競爭日趨激烈,德勤(Deloitte)就指出,12大藥業集團籌備中的藥物近三分一為抗癌藥。
索里奧矢志在2020年前推出6種抗癌藥,相信不難成事,但阿斯利康的收入能否重拾昔日光輝,或股價能否重返昔日收購戰的水平,卻難以預料。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氣價低迷 切忌撈底 |
上一篇: | 航運重組有利 難敵環球不景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