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1月9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美股「唔值咁貴」定「唔係咁貴」?

11月8日,周日。Weekend同朋友happy hour,三句不離本行,息口樓價股市人民幣吹得就吹。其中一人記性好,重提老畢9月〈一注獨贏買加〉衰咗。聯儲局那次議息按兵不動,10月亦沒有行動,不經不覺,美國今年最後一次議息轉眼便到。

一個gag玩多就爛,情境不同,再講12碼一係入一係唔入,只怕唧都唔笑。美國10月就業數據異常強勁,加埋耶倫和其他決策者近日言論偏向鷹派,除非外圍再爆大鑊,否則下月一注獨贏買加,賠率分分鐘低過「雷神」騎大熱。

美國10月非農業職位大增27.1萬,失業率跌至5%的七年半低位,遠勝預期。數據公布後,美滙指數、長短債息反應較美股強烈,道指和標普500指數上周五分別微升47點和不足1點,收報17910點和2099點,離今年高位僅半步之遙。

朋友問老畢點睇美股,一如日前評論「深港通」,得分兩個層面看。論市場氣氛和技術走勢,現在與8、9月不可同日而語;時近歲晚,許多股民憧憬美股10月強勢延續至年底、三大指數以歷史新高結束2015年。

從美國主流媒體引述的專家意見可知,對year-end melt up腦發熱者漸佔主導。樂觀本身並不令人困擾,問題出在理據和觀點的持續性。在美股調整接近尾聲、跌市差不多見底時,對經濟和後市看得最淡的,往往是同一班人,這就帶出了第二個層面。

市升唱好市跌唱淡

市場氣氛、技術走勢可以變得很快,但經濟周期、企業盈利等基本因素,真的會在一兩個月間徹底改觀嗎?換句話說,早前市場基於中國經濟放緩、商品價格積弱、美元偏強諸般因素推低美股,如今三大指數重上高位,到底因為:A基本因素顯著改善,美股由「唔值咁貴」變為「唔係咁貴」;B8、9月驚慌過度,市場對中國經濟、新興市場以至強美元反應過敏,實際情況並非想像般壞;還是C兩者皆非,專家根本不理會基本因素,市升唱好市跌唱淡?

如無意外,美國企業利潤將自2009年以來首次連續兩季負增長,陷入「盈利衰退」(earnings recession)。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340家已公布第三季業績,連同未派成績表公司的盈測一併估算,美企上季盈利按年倒退2.2%,較第二季(倒退2.1%)更差。市場研究公司Zacks的統計顯示,第四季又要比二三兩季差,負增長擴大至6.1%;單在過去50天,分析員已把美企末季盈利預測下調5個百分點!【圖】

美股對上一次出現10%以上調整,已是2011年。巧合的是,2015年標普500指數走勢跟2011年不謀而合,都是8月急挫,9月收復部分失地後再跌,見底後於10月份報復性反彈。不過,2011年10月標指僅收復之前跌幅74%,年終前更「插多兩棍」,最後才以2.1%輕微升幅(全年計)結束驚濤駭浪的一年。

華爾街四年前大跌,源於美國債務上限和歐債危機兩大宏觀風險;今年則面對中國經濟不穩、新興市場動盪、商品疲弱、息口去向等不明朗因素,同樣可歸類為宏觀風險。

正如前述,2011年10月美股反彈勢頭雖勁,惟僅能收復之前跌幅74%,始終無法重上當年高位;今年10月美股強力反彈,跌市失地幾近盡收,破位創新高已屬市場共識。然而,會不會好嘅唔靈醜嘅靈?

托指數派貨

2011年看似「恐怖」,但美國經濟增長仍有3.6%,中國更達雙位數。反觀2015年,美國經濟能「保二」已偷笑;中國「保七」,你話呢?2011年華爾街牛市未足三歲,如今快要步入第七年。美股2011年市盈率只有14倍,今天已達19倍……。

業績不斷開倒車,美股卻重返調整前高位,意味估值跟基本因素進一步脫節。既然如此,何以還有那麼多人唱好?如果老畢沒猜錯,聰明錢正在利用亞馬遜、Google母公司Alphabet、微軟、Facebook等科技龍頭績優態勇營造氣氛,托住指數伺機派貨。

以小博大賭一鋪

美國12月加息,熱到博彩公司都未必敢做莊。要賭,買美股升跌更值博。不妨開個盤,估標普500指數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市較接近2200點還是2000點。標指上周五收報2099.2,就以2100點為準,歲晚收爐見2200點,升幅4.8%;見2000點,跌幅同樣是4.8%。齊頭好計數,大家認為現在至年終,美股升5%抑或跌5%機會大?

今天不知明天事,標指漲跌遠超半成,又或不上不落打橫行,可能性都不容抹殺。然而,美股不必大冧,只須開下盤(最後一個交易日較接近2000點),long put標普500指數ETF(紐交所代號SPY),借助槓桿效應,指數跌三四個巴仙,期權回報已很和味。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