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
港交所自進入小加年代以後,一直積極引入投行思維,先後東征西討,一時高價搶奪LME,一時撲北水搞「滬港通」,風頭一時無兩。但有所謂我在前門捉賊,你在後欄放火,正當前線努力爭取「士哥」,後防卻不斷失波。
早陣子,證監就一腳踢冧同股不同權諮詢,結果引來全球主要交易所拍掌叫好。最近,又有消息指港交所將在短期內收緊有關買賣殼股的活動。
事實上,近月幾單高調的買殼活動,已被港交所一一攔下,當中買家清單更是星光熠熠,包括人保、財險、奇虎、騰訊、華文、電視廣播等等。
條例暫且不說,我的問題是,試問地球上哪個交易所不想做這些星級企業的生意呢?
就像憤青驅趕鳩嗚團,我覺得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出發點,而是結果,我不質疑條例本身的良好意願,只是結果和原先想像往往南轅北轍。到底港所交是在趕客,還是在保障投資者的利益?穿着超人制服,就是在伸張正義嗎?
例如禁止散戶認購創業板新股,原意是想保障散戶,結果卻造成貨源歸邊,害散戶高追輸更多;又例如不斷要求上市公司增加披露,年報變晒黃頁電話簿,但投資者有否因而輸少咗?下年硬性要求加入的ESG報告,除了將會增加大量廢紙,斬殺多幾萬棵樹之外,到底能保障到什麼呢?
最諷刺的是,ESG報告本身就是對環境的一大傷害,還談什麼企業環境保護呢?
好彩,在港交所趕客的同時,內地的監管也不遑多讓,一連串的捉鬼行動,已嚇得國內國外資金個個雞飛狗走。最新矛頭指向高頻交易,一種大家一直以為是合法的交易方式。借近日被扣查的基金經理徐翔的話,「為什麼比別人好,是因為別人更差」。香港,果真是一片福地。
http://moybeanplayground.blogspot.com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自由的十二種分類 |
上一篇: | 何不取消強制計劃生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