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
10月19日,周一。不穿不穿還須穿,內地第三季GDP終於保不了七,經濟增長失守7%。然而,與市場估計的增長6.8%相比,上季 6.9%的增速仍略勝預期。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英國前接受路透專訪,談到GDP增長快慢時說,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有快有慢是正常的,只許加速不許減速,跟經濟規律相違背,說不通也。
曲線探求真相
在道出這點「真理」之餘,習主席不忘指出,內地上半年GDP增長符合7%的全年目標,中國亦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一員。習近平沒有提及的是,年復年地為GDP定下增長目標,乃中國式市場經濟的特色,且看第三季增長低於7%後,第四季能否「超標」,令全年不偏不倚剛好「保七」,順利完成當局賦予官方數據的政治任務。
有了這個「大數」,圍繞經濟作出的種種規劃便有一個立足點,成敗得失皆以GDP能否達標為依歸。中央若說今年必須「保七」,那麼在數字上總有辦法如願,不論外界如何質疑,也不管實體經濟跟官方統計存在多大矛盾,中國GDP仍能以令人詫異的穩定步伐增長,羨煞全球。
領導人說了算的增長目標縱力保不失,亦不代表經濟表現真如數據顯示般穩健。為看清內地經濟面貌,非官方經濟學家一直嘗試透過較難「滲水」的統計數字探求真相,例如發電量和貨物運輸量。此輩採用的指標不盡相同,對內地經濟數據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同樣帶有主觀,中國GDP真實增長到底多少,難有一個足以令所有人信服的數字。
按照獨立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的說法, 內地GDP增長從去年第四季的5.5%,降至今年首季的4%。這個數字若離實況不遠,中國經濟增長豈止遠低於官方統計,簡直就是硬着陸。
一縮一脹撲朔迷離
本報「價值物語」專欄作者郝承林10月16日提出一個有趣觀察,內地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上月按年下跌5.9%,連續43個月萎縮,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則按年上升1.6%。數字本身並不重要,郝氏質疑的是,PPI已連跌三年半,CPI卻仍能保持正數;考慮到通脹數據有複利效應,這三年半間的一縮一脹,意味兩者不同步已達雙位數。由此可見,即使是反映內地上下游通脹的官方數據,也有不少值得深思的「異象」,中國經濟實況因而撲朔迷離。
假設PPI有其參考價值,內地增長明顯放緩,大概便始於2012年,而過去幾年公布的官方GDP數據,跟其實情況只有愈來愈脫節。在中國經濟彌漫着悲觀情緒的2015年,商品價格固然不知何處是底,資金更爭先恐後撤出新興市場,出現要錢不要貨現象。上月其中一周,全球兩隻規模最大的新興市場ETF(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Stock Fund和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 Fund),短短五天內合共出現65億美元資金淨流出,佔兩隻ETF管理資產總值(AUM)多達一成。
如此看來,一切都很悲觀吧?那倒未必。Capital Economics的統計雖顯示內地GDP增長從去年末季的5.5%,急劇放緩至首季的4%,但該機構為第二季和第三季所作的估算,俱顯示內地GDP增長處於約4.5%水平,跟官方公布的7%(第二季)和6.9%(第三季)相差無疑極遠,但數據卻有在低位穩定下來之勢。
後知後覺姍姍來遲
中國經濟不振若真的持續了好幾年,那麼最近金融市場圍繞內地硬着陸的恐慌,未免後知後覺姍姍來遲。從另一角度想,市場如夢初醒時,中國經濟可能已「衰完」。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最危險的一個板塊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周一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