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9月23日

阿梅 財經DNA

敏感消息敏感嗎?

在後雷曼年代,監管要求大幅收緊, 天秤一下子從寬鬆轉至極緊。面對嚴苛的監管,一向代表着貪婪的金融界別當然首當其衝。

過去幾年, 從事金融業的朋友無不叫苦連天,被縛手縛腳,有生意都唔想做,是聽得最多的申訴。在某些領域,監管甚至繁瑣到趕客的地步。太誇張?你只需隨便到一間銀行嘗試開個戶,便知一二。我認識一些本想來港拓展業務的老闆,僅是為了在港開個公司銀行賬戶,便搞得頭昏腦脹,甚至以放棄收場。

聽說,金融界現在普遍都用上一半的工作時間來應付規管部門。今天,市場上最搶手的,不再是拉到大客的營業員,而是專門每日與監管機構搏鬥的合規人才。當然,就好似自遊行一樣,市好唔憂做,黑面趕客無人理,只不過,若市況一旦逆轉,情況將相當不妙。

或借用成龍大哥的金句,「金融人」是要管的。問題是,怎樣才管得合理呢?

我認為,假如當公司每下一個商業決定時,都要加入埋應付監管的考慮,監管便是太嚴。畢竟,監管只是糾察角色,用以維持秩序,倘若影響到生意的本質,那就是矯枉過正了。

另一個代表着貪婪的股票市場,當然也受到嚴密的監管。其中我一直搞不明白的,就是對上市企業作出敏感消息披露的要求。根據港交所的要求,假如消息實屬敏感,管理層便需適時作出公告。問題是,怎樣才算敏感呢?

早前,利邦公布旗下品牌與碧咸的合營公司簽定獨家合作協議,推出碧咸系列,受消息帶動,利邦股價單日彈升五成。老實講,我完全不明白為何消息能帶動股價彈升。首先,咸爺在長沙灣被路人野生捕獲,消息一早通晒天;再者,利邦跟明星潮人合作簽協議,實屬例行公事,如果這算敏感,我猜想公司所簽的每份合約都要作公告了。

有趣的是,由於股價最終因消息炒起近五成,港交所肯定算這是敏感消息了。問題是,事前你又怎能估到市場對消息的反應呢? 用股價反應來衡量消息是否屬敏感, 實有點本末倒置。正因如此,現在不少上市公司有理冇理公告再算,導致大量怪雞公告出現,連新戲上映都講埋,以避免刑責風險。

http://moybeanplayground.blogspot.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