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4日
8月3日,周一。在7月10日〈潮退便知誰在裸泳〉中,老畢以「股神」名言隱喻商品市場,重點是牛市雞犬升天,好股劣股辨之不易;只有熊市降臨,管理層逆境求存的能力方會受到嚴峻考驗。
要判斷一隻資源股是否值得投資,得看公司在商品熊市中能否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惟有「全周期」(full cycle)表現優異,股份才具長線持有價值。基於此,老畢對澳洲巨企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並不悲觀,反而建議重價值富耐性的投資者分段吸納。
資源榮辱神州縮影
然而,牛熊畢竟兩回事,在商品市場熱火朝天那些年,澳洲力拓(Rio Tinto)、必和必拓;南非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巴西淡水河谷(Vale),股價漲十倍八倍等閒事。如今市道逆轉,管理層質素再不凡、控制成本能力再超卓、市場地位再優越,股價亦難逃大跌。
眾所周知,商品轉勢前一升多年,全賴中國需求殷切;資源股一落千丈,很大程度亦拜中國經濟放緩所賜。從這個角度看,資源股的榮與辱,不外是神州盛衰的縮影。
在這個基礎上,證券研究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駐港高級分析師帕克(Michael Parker)提出一個觀點,也許有助大家於亂局中認清方向。
曾幾何時,「中國需要什麼,投資者便買什麼」(Buy whatever China needs),乃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概念。不少分析雖推翻了經濟增長跟股市表現的直接關係,但這個概念着眼的並非內地以至本港上市中資股,而是能受惠於中國經濟和財富高速增長的西方企業。
那不僅是鐵礦石、能源甚至整個資源世界的「故事」;汽車、名牌時裝、珠寶首飾、手錶手袋,一切能得益於中國人富起來的板塊,無不破浪乘風。此等企業雖把目標對準神州,惟營運基地遠離中國,與中國並無關係;那等於買入其股票不必理會內地在企管/監管上的種種流弊,投資者既享西方水平的管治保障,又能在中國爆炸性財富增長中分一杯羹,無往而不利。
在帕克眼中,內地經濟放緩,最令人擔心的並非硬着陸以至金融危機,而是受惠於「中國故事」的板塊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中國需求結合西方管理的投資方程式,非但不再萬試萬靈,甚至有永久消失之虞。
此君提及的「中國故事」受惠者,除了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資源巨擘,還有港人耳熟能詳的奢侈品企業,包括LVMH、Burberry、瑞士鐘錶商Swatch,以及寶馬、福士、戴姆勒等德國汽車製造商。
告別繁榮影響巨大
與資源相比,奢侈品和汽車製造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也許沒有那麼深,但Buy whatever China needs這個概念,在廣東道聽不到廣東話、旅遊景點幾乎成為內地同胞「專用區」那些日子,在香港身上完全用得着。自由行大旺期間,零售、租賃、酒店餐飲等行業生意興隆股價走俏;近年自由行冷卻下來,相關環節即遍吹淡風,投資者不再熱中於這類股票。
澳門賭業盛極而衰、濠賭股風光不再,跟內地肅貪相關度或許較大,惟與香港的酒店、零售;歐美的奢侈品、汽車,以至澳洲巴西的資源巨企一樣,濠賭亦是得益於「中國故事」的主要板塊,內地告別繁榮,對行業經營者的衝擊非同小可。
有趣的是,帕克不以內地缺乏管理水平、競爭優勢以至股本回報足以媲美西方對手的企業為憂,他認為只要有適當的誘因,內地必會冒起一批經濟結構轉型的得益者,身處「正確」板塊的中國公司,不難以本土企業身份,自編自導自演「中國故事」。
無法看透的,反而是有形之手對公司股價的扭曲。根據彭博統計,自「國家隊」進場托市以來,市值3100億美元的中石油(00857)A股波動性激增,非但在全球10大企業中股價最「Chok」【圖】,與美國羅素2000小型股指數成分股相比,波動性亦「跑贏」當中95%股份。
基本因素從何說起
彭博世界指數市值最高100家企業中,波動性最大的五家公司,清一色來自中國,包括中人壽(02628)、中國銀行(03988)和中石化(00386)的A股。巨無霸尚且如此,其他股份還有什麼「基本因素」可言?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荒謬境況下「股市」變「膠市」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