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6月8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做人最緊要信自己

6月7日,周日。三單「大嘢」集中在上周五發生,希債爛攤子拖得就拖、美國新增職位「超勁」,油組則一如預期維持每天3000萬桶產量上限。光看各類資產收市水平,旁觀者也許不覺太大異樣,但有貨在手且跟足全程,三爐麻辣火鍋一晚吃光滋味如何,該比誰都清楚。

油組開會前三天,我在本報「財富管理」專頁讀了潘志偉君〈油組減產 豈非前功盡廢〉一文,邏輯通透理據充分。作者跟在下見解未必相同,惟好的文章仍有分而享之的必要,是故一提。然而,從油價會後走勢判斷,若非美國新增職位增長強到連最樂觀的分析師亦大吃一驚,帶動本來作勢下行的美元(兌歐羅)拗腰反彈,早一晚在紐約跌近3%的油價,sell on the rumor, buy on the fact勢頭應更明顯,中段一插大概可免。

紐約期油周五收市雖仍升近2%,但買入兩三倍槓桿、賭油價上升那類ETF的炒家,贏埋恐怕也不夠買驚風散。

押注單邊難得手

油市難玩,滙市債市更棘手。猶記得,投資者年初認定通縮將在西方世界落地生根,貼錢買債在所不惜。事隔數月,市場好像又患了通脹恐懼症,紛紛向「嫁女送大床」say no。

歐羅區上周公布,5月份通脹率0.3%,略超市場預期的0.2%。數字甫出,歐羅三扒兩撥爆穿1.13美元,但美國公布就業報告後,馬上又殺落二三百點子。你以為順勢而行,卻分分鐘變坐艇。霎時間,歐洲炒通脹重臨,美國又話工資增長加快,歐美任何一方數據出現些微風吹草動,皆足以左右市場情緒,押注單邊很難得手。

美國5月份新增28萬職位固然矚目,但對聯儲局貨幣政策更具啟示性的乃工資一環。數字顯示,上月平均時薪按月上升0.3%(市場預期0.2%),按年則上升2.3%,增幅為2013年8月以來最大。

心水清的朋友想必察覺,聯儲局在就業數字公布兩天前,已在「褐皮書」(Beige Book)內事先張揚,美國多個地區許多行業都面對請人難的困局,資訊科技等高技術工種薪金上升壓力固然明顯,餐飲、酒店、建造以至貨運同樣面對勞工短缺,上月官方統計時薪一環反映工資有升溫跡象,並不令人意外。

債市近期的頹勢,究竟是早前狂態畢露的正常調整,抑或通脹確實重臨人間?如果你信市場,答案應該是肯定的。要知市場對通脹的預期,最直接的方法莫過於觀察通脹打和點(breakeven inflation rate)。

通脹打和點的計算方法是以傳統國債孳息減去抗通脹國債(TIPS)孳息,得出的餘數便是breakeven inflation rate,數字愈高意味市場愈關注通脹升溫,反之亦然。

負負得正變成加

從【附圖】可見,十年期通脹打和點自今年初降至五年低位後,近月反覆回升,上周五處於1.81%水平。與2012年9月通脹打和點高於2.6%相比,目前市場對通脹似乎未至於「擔憂」,惟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初至2013年上半年,TIPS孳息一直處於負數。2012年夏,不設通脹補償機制的傳統十年期債息約處於1.5厘水平,較目前約2.4厘低近1厘。單看傳統國債,市場並不以通脹為憂。當時通脹打和點所以高達2.6%,全因TIPS孳息處於負數,並一度跌至接近負1厘。

數學常識告訴大家,負負得正變成加,以傳統國債孳息(正數)減去TIPS孳息(負數),得出的通脹打和點必然高於傳統國債的孳息水平。在TIPS孳息負得最深的時候,十年債息縱使只有1.5厘,通脹打和點亦必然高於今天的水平。

換句話說,2012年市場整體並不特別擔心通脹,但有為數不少的投資者為防聯儲局印鈔印出hyperinflation,紛以買保險的心態追捧TIPS。事後證明,TIPS買家大大高估了通脹,持有這種資產,回報反而不及傳統債券。

通脹在美國以至歐洲是否「殺到埋身」,有待事實證明。然而,真實情況並不重要,投資者的「集體認知」,才是資產價格在某個時空下孰強孰弱的關鍵。

可以預期,債市短期內仍會對物價、工資數據的任何變化作出強烈反應,但從過氣「債王」格羅斯(Bill Gross)唱通街Short德債,到頭來卻原來「部署失當」,可見經過2011年all-in沽美債「衰咗」,如今的他已變得大大聲細細注(見6月6日拙作〈「債王」何以吃不到大茶飯〉)。

Big Short飽食遠颺

如果老格對德債單邊爆落那麼有自信,他肯定會all-in Short德債,怎會孤孤寒寒Short就係Short,不過靜雞雞Short strangles而已。

老畢心想,等到市場上真正的Big Short大戶飽食遠颺,開倉Short strangles還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債王」,何不信信自己?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