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日
6月1日,周一。中國股市向來不乏投資主題,押注國策受惠股、炒AH股溢價收窄,股民在不同概念、板塊間穿梭游走,樂此不疲。
炒股最緊要聽「阿爺」枝笛,有智慧不如趁勢,老畢相信是許多中資股捧場客的共同心聲。然而,市場上若有一家公司集鐵路、潔淨能源和自動化三大國策重點於一身,估值又較國內外競爭對手吸引,但上市地點不在中港而在美國,大家是否願意望它一眼,對辦的話越洋出擊?
「一帶一路」概念熱炒
我說的是2003年在杭州誕生、今已躋身自動化產業全球50強的和利時(Hollysys Automation Technologies,納斯特代號HOLI)。自中央提出「一帶一路」概念以來,受惠於中國跨境鐵路建設的股份炒個不亦樂乎,和利時在高鐵(地鐵亦然)訊號系統市場享有領先優勢,海外投資社群對它早已留上了心,惟老畢在本地新聞搜索中甚少發現這個名字,可見不在中港上市確實影響了公司的知名度。
巧合的是,在搜索過程中看到「商品大王」羅傑斯提及該股。話說,羅傑斯上月底接受《環球時報》專訪,被問及投資了哪些行業和中國公司股票。「商品大王」應之曰,他首次購進中國股票是25年前的事,最近一次在2013年。那年北京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未來重點投資哪些領域和發展哪類行業。
羅傑斯自言,他關注和投資的板塊,絕大部分來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涉及的領域,包括農業、環保、醫療、金融、鐵路、旅遊、文化等。然後,他透露了一件事。1999年訪問中國期間,羅傑斯偶然喝到張裕葡萄酒,一嘗傾情,隨即買入該公司的股票,之後一股未沽,還在2008年加碼購進。
老畢對這一點不感興趣,羅傑斯接下來說的話,才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聲稱,出於負責任的態度,不會輕易透露持有什麼股票,因為一旦講了,其他人很快便會跟着買。
「商品大王」有沒有高估自己的影響力,諸位大可自行判斷,但根據《環時》的訪問內容,此前羅傑斯曾公開披露的中國股票投資,除和利時外別無其他。如果張裕是「商品大王」的至愛,那麼和利時在他心目中想必亦佔重要一席。
直接受惠國策
「大師」也有錯的時候,重要的是,和利時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從營業額分布來看,集團收入來源主要有三:一、工業自動化系統(2014年營業額2.18億美元,佔比41%);二、鐵路訊號及其他控制系統(2014年營業額1.91億美元,佔比36%);三、為核電廠、酒店、機場、銀行、醫院及其他產業設計和提供技術器材(2014年營業額1.27億美元,佔比23%)。
從收入分布着眼,和利時三大業務皆能直接受惠於國策,包括經濟轉型,生產工序自動化;以核能取代煤發電,改善空氣質素;國內鐵路運輸蓬勃發展,訊號系統和其他精確控制設備需求激增。然而,從【附圖】可見,該股今年2月中曾在一周內暴挫24%。
集三大國策亮點於一身,股價何以慘跌?與所有中資企業一樣,市場一旦對管理層起疑,股價大跌尋常不過。和利時2月一跌,企業管治是主要原因。可是,我查過當時的媒體報道,根據《巴隆氏》的說法,市場疑慮主要圍繞公司管理層根據地在新加坡而非總部北京,以及集團選擇在紐約而非企管要求較嚴格的香港上市。
假如那是事實的全部,老畢覺得和利時跌得頗為「冤枉」。公司紀錄顯示,和利時業務雖以內地為主,但在東南亞和中東亦有生意,管理層以新加坡而非總部北京以至發源地杭州為常駐辦事處,雖則有點「莫名其妙」,但除非有明顯證據說明此舉損及企管以至股東利益,否則只能看作營運上的安排。
說到上市地點棄港取美,若在今天中港市場當旺之際發生,管理層只會被嘲「老襯」。無論如何,和利時早在2008年便在納斯特掛牌,七年後才質疑公司捨港就美逃避監管,豈非遲足「一個世紀」?
鐵路環節利潤高
和利時上月公布截至今年3月季度業績,按年多賺92%至2960萬美元,每股盈利50美仙,遠勝華爾街預測的31美仙,主要拜三大業務中邊際利潤較高的鐵路環節收入比重上升所賜(按年增長116%至5600萬美元)。
具備在每小時200至250公里高鐵訊號系統市場營運資格的企業屈指可數,每小時300至350公里的訊號市場營運商更少,和利時都是供應商之一。競爭少利潤高,對鐵路概念有興趣的投資者,不妨在此股身上下點工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五窮又點喎? 六絕開局升住先?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