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5月22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假如漢能高銀插水在地球另一角落發生……

5月21日,周四。一不離二,繼胡潤榜「中國首富」李河君旗下漢能薄膜發電(00566)急瀉停牌後,身家拍得住李嘉誠的潘蘇通【圖右】旗下高銀孖寶,周四股價雙雙插水,收市各跌逾四成。內地富豪控制的本港上市公司相繼從天堂跌落地獄,真能以一句「不悉股價波動原因」解釋過去嗎?

高銀金融(00530)和高銀地產(00283)出事前,潘蘇通在彭博實時更新的亞洲富豪榜上躍升至第四位,論身家增長之快,潘氏尤勝馬雲,那自然拜高銀孖寶年初以來升了幾個開所賜。經周四一插,潘蘇通身家大縮水(李河君亦然)不在話下,惟內地富豪時運高低本就難測,升到你唔信的股票一夜間打回原形,先例俯拾皆是,漢能、高銀接連「出事」,並不令人意外。

紙包不住火

老畢上月27日在〈漢能神話未必真 綠色力量假不了〉一文中,引用了內地《第一財經日報》的偵查式報道,針對漢能項目建設進度、融資實況和資金去向等連串謎團,質疑李河君以「印鈔機」來形容集團水電資產,到底有多可信。我的結論是,內地民企在呼風喚雨左右逢源時,投資者為了賺取神話般的回報,縱使公司業務、財務皆疑點重重,股民仍樂意把利益歸於被告。然而,紙包不住火,真相無法掩飾之日,便是神話破滅之時。

漢能和高銀孖寶雖處身截然不同的板塊,但大股東持股比例偏高、關連交易惹人質疑等民企常見現象,總有一瓣中。對有興趣造淡此類股票的投資者來說,發現問題不難,惟公司何時出事卻說不準,貿然出手買跌,分分鐘吃不了兜着走。

許多問題企業,若非業績好到無法以正常營運解釋,就是估值高到脫離現實,「孖寶」之一的高銀金融,可說集兩者於一身。在5月15日股價處於頂峰時(34.2元/收市),高銀金融市賬率(P/B)接近25倍,恒指成分股平均P/B僅1.5倍;根據彭博資料,迄去年12月底的六個月,高銀金融營業額僅3400萬美元,盈利卻達1.81億美元。做三千萬生意怎賺億八?答案是︰99%以上盈利來自一幢尚未落成商廈的物業價值重估。

富豪效應的聯想

這些資料都可輕易找到,難在高銀股價年初以來節節上揚,遲至上周媒體焦點仍是潘蘇通幾時有錢得過李嘉誠。只要市場對中國餐酒大王、馬球會這些大股東侃侃而談的宏願興趣不失,誰敢打賭潘氏的「運勢」於高銀金融股價升近35元水平逆轉?

本港投資者最關注的,莫過於其他靠內地富豪效應大炒特炒的股份會否成為漢能、高銀的翻版。然而,老畢卻對兩個現象更感興趣,讀者不妨一起想想。

一、根據《福布斯》的統計,遲至本周二,李河君和潘蘇通的個人財富分別仍高達330億和280億美元,單與香港富豪比較,身家僅遜李嘉誠。

經周四股價一瀉,李、潘財富分別蒸發140億和110億美元。翻查《福布斯》3月發表的2015年全球富豪榜,紐西蘭只有兩位富豪身家超過10億美元,合計99億美元。另一個經濟規模細小的發達國比利時,身家逾10億美元的富豪合共亦僅三人,財富加起來為82億美元。換句話說,李河君、潘蘇通任何一人本周單日蒸發的財富,較紐西蘭或比利時夠資格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有銀士身家總和都要高!假如漢能、高銀事件不在香港而在這兩個國家發生,她們的超級富豪豈非都在一夜間沒頂?這當然是一個「超現實」聯想,惟諷刺地看,不失為內地富豪本港上市公司的「另類榮耀」。

二、本港證監會今年3月圍繞高銀金融持股狀況發表查詢結果,主要發現如下︰截至2015年3月4日,19名股東合共持有1,975,026,749股高銀金融,相當於公司已發行股數28.29%。主席潘蘇通持有4,907,340,634股高銀金融,相當於公司已發行股數70.29%。

Business as usual?

換句話說,截至3月4日,由其他股東持有的高銀金融合計只有99,164,609股,相當於公司已發行股數僅1.42%。這樣的持股分布,真的就如當事人所說的business as usual?證監會既早於3月開file查詢,可以做的是否更多?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