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5月19日

王良享 良言共享

美元強勢岌岌可危

2011年8月,標準普爾調低美國主權評級,從最高的AAA調至AA+,美國國債從此不再算是無風險資產,當時曾經有預測,美國債券孳息率將會大幅飆升,美滙價格進一步走低,但事實是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因歐債危機爆發,再跌至歷史低位的1.39%,美元貿易加權指數(USTW$)則從當時低位的69.5,反彈27.5%至今日的88.58。這個市場反應,是典型的預期時買進,實現時賣出,"Buy on rumor,sell on fact"。

自從2013年5月份貝南奇預示美國退市開始,美元貿易加權指數至今已上升15%,美國加息的預期時冷時熱,但給予美滙的支持不容否認。

理解加息背後因由

筆者想指出,預期時買進,實現時賣出的反應,在1994年與2004年兩次的美國加息期中都曾出現。美元貿易加權指數在這兩次的加息期前3至6個月,分別上升5%與10%,但卻在聯儲局正式宣布加息後漸次回落,至加息期完畢時,美滙指數分別跌11%與7%。美息上升,美滙下跌,看似不合邏輯,但細看美債價格水平,可知其原因。美國加息,如果是因為經濟增長穩固與通脹猛烈,則債息會於短期內大幅攀升,債券價格很快到了富吸引力的水平,如果加息是象徵式,是循序漸進式,則投資者當等到加息期接近終結才投入美國債市。

過去3年間的美元強勢,是結合歐洲與日本大幅量寬、中國經濟放緩、原材料與基本金屬價格下跌,與美國結束量寬等因素造成。但從基本面來看,美國要以金融資產再度大舉吸納環球資金並不容易,畢竟自從2011年8月至今,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已上升97.7%,與1995年至2001年的美國金融資產全盛期比較,美國股、債吸引力都大不如前。

美股債吸引力不如前

九十年代中,新興市場金融危機接踵而來,95年墨西哥、97年亞洲及98年俄羅斯的金融危機造就美元強勢。當時過剩的槓桿引發金融危機,觸發避險美元強大需求,美國10年期國庫債券孳息率從1995年的7.8厘,下跌至2000年的5厘,美債需求強勁。1995至2001年,美國GDP增長平均為3.7%,最高達5.4%,道指該6年內升1.8倍,日經平均指數卻下跌30%。美國甚至從財政赤字步入盈餘,當時不買美股與美債,等於沒有投資金融工具,因此該6年內,美滙指數大升50%。

不過自從2002年4月美國回復雙赤字後,美滙貿易加權指數從當時的112.93水平開始下跌,至金融海嘯前低見70,由1995年至今,美滙指數的平均為86.3,比現水平低。但美國現今的GDP平均增長卻趨向於低水平的2.5%;美國失業率雖改善,但現今5.4%的水平卻與九十年代末的3.7%有一段距離,現在的就業參與率仍徘徊於36年低的62.8%,比起2008年金融海嘯前低3%;美國通脹指標(個人消費支出平減物價核心指數)則只比歷史低位的0.95%高出0.4%。以美國的基本面作參考,美滙指數不應該長期停留在過去30年的平均滙價之上。

作者為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並為香港財資市場公會會員事務委員會委員。他曾任職多家投資銀行。他每周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心得。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