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5月11日

溫天納 納論神州

不喊「爹(跌)」 要叫「家長(加漲)」

內地剛公布了最新宏觀數據,CPI連續3個月處於「1」字頭,而PPI則連續38個月處於負增長,數據明顯遜預期,但是在逆向思維下,大家卻認為「牛市可期」。

牛市是否可期?建基於未來對內地政策的預期。不過,在過去一周裏,內地股民的心情定必猶如坐過山車,經過一輪瘋狂的上衝,股市持續大幅下挫,內地股民全部變成熱鍋上的螞蟻,焦慮非常。上周筆者適逢身處內地,對此情此景,實在感同身受。

情況並不止於此,參考不少內地報告,股市的波動已經影響到社會民生及日常生活的行為。我們中國人一般講意頭,一些與股市有關聯性的詞語,若諧音含有不吉利的意思,若讓人聯想到股市相關的負面形容詞,一切變成社會禁忌,當中更有令人倍感心酸的黑色幽默:

故事一:

不准叫「割」,只可叫「兇漲」

上周某一日收市後,有一位內地股民悶悶不樂地回家。一回到家門,小兒子就高興地喊他「爹」,他勃然大怒:「不許喊『爹(跌)』,要喊『家長(加漲)』。」 一連三天的股市大跌,讓股民們氣憤難平。 孩子嚇得哇哇大哭起來,孩子姑姐趕緊過來安慰小姪兒,對他說:「哥,股市漲跌很正常,何必向小孩發脾氣呢?」他大聲喝道,「不許喊『割』,要喊『兄長(兇漲)』」!

故事二:

廣告也遭殃,成為跌市幫兇

讀者可能還不知道,在該名股民回家的路上,他路過一家減肥店。二話不說,他衝前把人家招牌砸了……只因招牌上面寫着:「絕不反彈」。內地股民心情不好,看什麼都不爽,即使是看廣告,也覺得像是在咀咒股市會「跌」。

故事三:

補倉竟然被誤判為「股神」

聽說遠方鄉下親戚早前從銀行裏提了兩萬元投資A股,不到三天戶口餘額就漲至五萬元!全村大為震驚,鄉政府派人到訪,連地區電視台來到來做專訪,幾位主持人為搶獨家,竟然爭起來。期間,攝像師暗暗地問:「你是如何成為「股神」的?這麼厲害?」這位親戚回答:「大家誤會了,戶口有五萬,不是漲價,而是我早前拿了錢來補倉。已經賠了一萬,只剩下五萬!」。

股市無底,補倉的何止這位親戚。在不少內地股民的心裏,一路抄底,從山腰抄到山底,從山底抄到地板。以為地板是底了吧,沒想到還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還有地殼,地殼下面還有地獄,抄到死都沒想到地獄還有18層。等到了18層問閻王:「這下總到底了吧?」閻王哈哈大笑:「經過融資,我已經把地獄擴建了!」彼此真的無話可說。

故事四:

忙於譴責,忘記護盤

參考內地報告,陝西洛川早前有一名男子暴打一名兩歲小孩,狠踩孩子頭部、面部,多名路人無動於衷。後經調查,打人男子患有精神分裂症,目前已被警方刑事拘留。受傷兒童顱骨骨折,傷勢平穩,無生命危險,事情受到社會多方譴責。

後來,據稱又發生了一宗成都女司機被打的案件。有人指出事發的日期,正是碰巧也是股市大跌之日,分析前因後果,有人認為社會各界因忙於譴責及評論相關暴行,導致大家忘了在股市護盤,導致股市大幅下挫。

現實生活總是殘酷的,股市大幅波動,股民身心健康終於出事了。

參考湖南近期的報道,長沙有一位心理醫生說,近日當地有不少股民出現失眠、焦慮、煩躁或厭世等症狀。當中僅是一家心理衞生中心,在今年1月至5月,就接診了近20名類似患者。這些病人一般的病徵均發生在股市大漲大跌後,出現上述失眠、焦慮、煩躁或厭世的情況。而病人的男女比例大約是六比四,年齡大約集中在40至60歲之間,也有一些 70、80歲的退休人士,拿着不豐厚的退休金炒股,結果彈盡人亡,錢沒有了,命也賠上。

炒股成癮的患者,一般會出現高血壓、冠心病,甚至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故此,內地醫護人員不建議抗逆力較差、不能接受大喜大悲變化的人去炒股,當中長者更為不宜。

資本過剩時代未結束

上述故事實在令人倍感唏噓,從故事回到經濟現實,正如本文一開始指出,內地4月數據與預期存在偏差,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升1.5%。其中,城市上漲1.6%,農村上漲1.3%;食品價格上漲2.7%,非食品價格上漲0.9%;消費品價格上漲1.3%,服務價格上漲2.1%。非常明顯,4月通脹1.5%遜預期,更連續三個月處於1時代。

至於最新公布的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環比下降0.3%,同比下降4.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5.5%,這也是連續38個月的負增長。

CPI放緩,原因眾多,內地天氣回暖導致鮮果、蔬菜價格下滑幅度較大,而食品價格中豬肉價格環比下跌0.8%也是原因之一。

此外,非食品價格中與原油價格關聯的部分呈現增長放慢,亦導致通脹遜預期的因素。關於PPI,綜觀環球形勢,近期美滙指數回落,歐洲經濟復甦導致國際油價明顯回升,但上游採掘、原材料產能依然過剩。針對內地情況,始終經濟還是處於製造業去產能、房地產去庫存的調整期。中央政府經濟戰略還是需要時間生效,內地重化工業形勢依然不妙,PPI改善還是需要時間。

目前,中央政府正推動制度和技術創新,極需要流動性來支撐,正如不少內地輿論指出,資本過剩時代的股權盛宴尚未結束,在逆向思維下;加上政策的預期,「牛市已死」的言論實在言之尚早。

作者為資深投資銀行家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