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8日
西方二戰三巨頭的第二次大會在蘇聯的克里米亞舉行,原因是史太林的醫生建議他不能遠行,羅斯福和邱吉爾只好移樽就教,因為羅斯福要史太林支持打日本,邱吉爾則希望中歐和東歐可以自由選舉,史太林則要保持中歐和東歐的控制。三巨頭都是難纏的對手,而史太林則在位已久,更是老奸巨滑,邱吉爾則絕對不相信史太林,羅斯福怕被體力所限,難有作為。
會後羅斯福還要去中東見埃及和沙地國王,到3月1日見國會議員已病體支離,4月12日就腦出血去世了,所以決定8月廣島原爆的是新手杜魯門。而德國戰敗後的7至8月在德國舉行的三巨頭會議,只有史太林還是原裝,美國已是杜魯門,英國邱吉爾在會議開了幾天就下台,由新首相取代,真是人事幾番新,世事沒有如果。
三巨頭換了二人,史太林和杜魯門是初會,亦是最後一會。英國外相參加此會,認為史太林是最難纏的對手,「不浪費一個字,亦不發火,甚至很難會激動,又知道自己要什麼」,加上當了蘇聯領導已23年,所以史太林取得東德,加上大部分東歐和中歐英美都無可奈何,但二戰的盟友很快就變成敵人。
即使羅斯福在世時,也將和蘇聯聯手比作和魔鬼握手,但歷史的進程是要美蘇對峙45年,成為西方二大國對峙的形勢,所以英美二巨頭一死一下台,在1953年史太林去世之前,美國計劃轟炸蘇俄各大城市,亦已見光,但一切因蘇聯得到核能力而告吹。史太林在位三十年,英美看來無可奈何!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