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3日
中聯重科(01157)是一間於內地生產重型機械的大型企業,產品範圍廣泛,如混凝土車、起重機、路面及樁工機械等;上市後不久大受追捧,2011年時股價升至17元以上,營業額432億元人民幣,純利超過79.9億元人民幣。
時至今日,中聯重科風光不再,股價跌至5元左右,營業額及純利每況愈下,2015年1月19日,中聯重科發盈警,預告2014年全年純利倒退,降至介乎7.6億至11.5億元,比起高峰期,跌咗九成。持貨者一殼眼淚,投資者如今只有遠觀,而不敢褻玩。
負面報道後業績走弱
一間公司業績好與壞,其實有跡可尋。
話說內地報章《新快報》有一位記者在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期間,刊登了多份中聯重科的造假報道,內容大概指該公司涉嫌自製客戶、誇大營業額;其調查報道繪影繪聲,令聞者震驚,聽者愕然:一家有國企背景的中國重型機械龍頭公司,竟然都會造假?
答案是:「當然唔會啦」。2013年10月,該名爆出中聯重科造假新聞的記者被帶走調查。之後仲被落案起訴,罪名是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結果,該名記者被吊銷新聞記者牌照,判監1年10個月,該記者向民警承認,他受人錢財,發表失實報道。事件就此完結。
可能一般讀者都覺得故事完了,一切水落石出,但其實此案中尚有多個疑點並未解開,亦再無人深究,例如到底是什麼人畀錢記者刊登失實文章,最後又邊個得益?Short sell中聯重科的券商?報社刊登這稿前沒有確認事件真偽嗎?
上述發生嘅事,只是中國社會中的典型事件,類似情況,屢見不鮮。我唔係想發表我對中國特別的資本主義的睇法,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中聯重科上市初期,一直表現良好,業績逆市走強,股價節節上升;直至造假報道刊發,公司似乎只是記得澄清,而唔記得咗生意點做,正如文章開頭講,營業額及純利大幅倒退,點解會咁?好簡單,你被人篤背脊,話你考試出貓,唔理你之前真是有出貓又好,無出貓又好,到下次考試,入到試場,監考嘅知道你係嫌疑人,仲唔睇實你?你仲敢出貓?
大部分香港讀者鍾意聽「冧把」,睇股評人分析股票前景。講完一堆故事,我也講吓數據。
應收賬周轉期特長
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中聯重科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518天。這代表中聯重科從把機械售賣給客戶後,需要518天時間才能把賣這台機械的款項「收到手」;其他行家,大型的如美國Caterpillar和日本Komatsu,其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是115天;同系中國重型機器生產商三一重工,都是用300天左右,即是話,500幾天先「收番條數」,唔係「中國獨有國情」。
分析還分析,賺錢先至係做生意的目的。中聯重科初步估計2014年全年賺7.6億至11.5億元人民幣。睇落都唔錯呀,起碼都唔使蝕,亞視蝕咗咁多年,都是到近期先無錢出糧,中聯重科有錢賺,應該頂得住啩?
各位讀者,數字歸數字,純利只是賬面利潤,會計概念講到賺錢,當然是現金流行頭。回顧中聯重科未經審核的第三季現金流量表,發現該公司從經營活動及投資活動,完全不能帶來現金流入,2014年首三季就燒咗70億元人民幣。不過唔使怕,因為中聯重科首三季就借咗過百億,最少肯定有錢出糧先。
不過,以中聯重科每做「一單刁」要500幾日先收番錢嘅速度,加上借錢要還,仲要計息,若然銀行突然關水喉,中聯重科會有什麼後果,留待讀者自己慢慢諗。
筆者是證券投資持牌人。筆者及與筆者有關的戶口持有以上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權益。
筆者曾寫過的漢能、德祥地產、丹楓、華南城等等都是個人資產管理過程和實戰的感想。對或錯,市場定;不是紙上談兵。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畢非德跑贏大市半世紀的訣竅 |
上一篇: | 地方債「重組」利好內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