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3月6日

佛善竹 細水長流

山雨若來 丹楓起舞

很多老牌公司雖然資產豐厚,股價長期折讓,但大股東持股超過50%,控制權穩如泰山,收購合併只是Wall Street的fantasy。凡事有例外,筆者無意發現一個反例子──丹楓(00271)。

丹楓是鮮為人知的本地老牌地產公司,市值不足20億元。受惠於罕有地推出物業,丹楓股價去年底開始上升,並2月中高見2.01元,但周四收市跌至1.42元,【圖1】筆者計算資產淨值最少每股5元,都是有價有市的物業。最神奇的是,大股東過往一直以來都沒有實質話事權【圖2】,因此,公司過去15年從來沒有大動作。

出售物業 股價急升

集團大股東是內地人戴小明,持有36.3%,極少公開露面,股份是在上世紀90年代收購得來;從股東大會的投票紀錄,似乎沒有人為他暗中代持股票。第二大股東是華懋慈善基金,持股23.1%,早在王德輝年代已是股東,龔如心過身後,今天華懋是由遺產管理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PwC控制。第三大股東是國企「中外運長航」,佔6%,沒有參與丹楓的營運。

據聞,華懋與戴小明不和,作為持股23%的股東,在董事局上竟然沒有一席,而華懋亦曾在2013年的股東大會上反對戴小明的動議。

華懋雖然不是最大股東,也沒有董事代表,卻反而掌管丹楓的話事權,原因是丹楓的最大資產是一間合營公司(JV)的33%股權,而JV的另外兩個股東正是華懋(33%)及信和(33%)。

該JV的最大資產是位於南區的紅山半島項目,以及鴨脷洲兩幢工廠大廈多個單位。「三家人」雖然股權一樣多,但項目是由華懋主導,起樓、賣樓是由華懋決定,物業是由華懋管理,而信和一直附和華懋的決定,令丹楓完全沒有say。而華懋一貫其「起樓不賣樓」的作風,結果對丹楓來說,JV的豐厚資產是有得睇、冇得食。

分水嶺終於在今年1月出現,原因是華懋決定把紅山半島分批出售。這個決定非常合理,原因是管理人PwC的角色猶如清盤人,有責任為基金的資產變現,可以預計合營公司賣樓後將向三方股東派錢。丹楓預計每一方可以收回11億元,即已達到其市值的一半;紅山半島銷情熾熱,11億元的目標有可能超額完成。

丹楓收錢後,會不會派股息?戴小明作為36%大股東,又控制董事局,當然想現金留在公司,為所欲為(否則董事怎樣出糧?)。華懋既然已經決定賣樓收錢,肯定希望丹楓派息,否則股權不能變現,也只是冇得食。在股東大會上,即使有第三大股東(6%)支持,票數也不夠戴小明多,派息似乎無望。

成交增加 基金出手

華懋毋須絕望。如今失匙夾萬終於被打開,可能會引來Elliot這類基金敲門。

筆者想像,基金有兩招:一是先買下華懋的23%,然後提出全面收購(general offer),逐件資產「拆骨」。華懋不肯賣股也沒有問題;第二招是提出「部分收購」(partial offer),從公眾股東收購14%,然後與華懋聯手迫宮,召開股東大會要求派息,還未計散戶已經比戴小明票數多。

值得注意的是,丹楓的公眾股東持有不足35%,自從2015年1月起,丹楓的累計成交量已是公眾持股量一倍有多,代表大部分股東都是對沖基金、投機客和散戶,要成功收購14%易如反掌。

現在的東亞銀行(00023)、以前的盈大地產(00432),Elliot也敢狙擊,如果連寶哥哥和小小超也不怕,Elliot之輩會把戴小明放在眼內嗎?如果我是戴小明,我會打醒十二分精神。

大家買定花生等睇戲啦!

作者為基金經理、證監會持牌人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