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日
非常的任務需要非常的人才,一向保守的日本國營退休金「年金積立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突然要進取投資,首任投資總監當然要一個非一般的人出任,而GPIF竟然說服到「海歸派」水野弘道(Hiromichi Mizuno)擔此重任,可能是「安倍三箭」中最令人意外的大收穫。
GPIF是全球最大退休基金,資產總值達127.3萬億日圓(約8.2萬億港元),因此水野2015年1月5日正式上任後,每個投資決定都會備受全球注視。
Banker一定紐約倫敦浸過
不過,GPIF始終是政府機構,可付的薪酬不高,一直很難從外部招募人才。截至2014年10月1日,GPIF總職員人數只有82人,辦公地點在一棟1970年興建的古舊寫字樓內,而且只有一層,旗下投資大半由外部資產管理公司負責管理,完全不配GPIF的重要性。
安倍晉三2012年年底出任首相後,就想打GPIF主意,希望這個基金不只集中買日債,多買些風險高一點的投資,提高回報,應付人口日漸老化而不斷增加的退休金負擔,而且可提振日股,並可透過減持日債、增持外國股票,來推低日圓,刺激出口。負責檢討公共資金運用的專家委員會2013年11月提出,GPIF如果想投資風險資產,便必須委任一個有豐富金融知識和經驗的專家。
水野在這方面勝任有餘,因為他是極少數活躍於世界金融舞台的日本人,自2003年起成為倫敦私募基金公司科勒資本(Coller Capital)合夥人,且曾在美國留學,在美國西北大學Kellogg商學院得到MBA,是少數英語流利的日本精英。GPIF要增加海外投資,但過去與海外投資公司合作時曾出問題,水野的語文能力,以及對英美文化的熟悉,可派上用場。
水野1965年在岐阜縣出生,於大阪市立大學法學部畢業後,加入住友信託銀行。其性格有別於典型日本人,並非唯長輩之命是從,難怪常覺得與日本金融界傳統文化格格不入。正如足球員一定想在歐洲打聯賽一樣,他覺得要在金融業大展拳腳,一定要去紐約或倫敦才有意思。他之後被派駐紐約,在華爾街接觸過世界猛人後,更想與一流人才共事。他曾說過,如果失敗,就要取回雙倍。這種氣勢和向上爬的毅力,與日劇中誓要對手十倍奉還的半澤直樹不遑多讓。
雖然在金融界打滾多年,但水野履歷表上有一項很特別的職銜:自2012年1月起,水野成為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的特別教授,翌年4月轉任該所顧問,並擔任大阪大學研究院醫學系研究科的客席教授。其中iPS細胞研究所現在可出名了,因為所長是應屆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之一山野伸彌。
Banker兼任醫學系教授
水野與醫療結緣,是因為他曾多次投資醫療相關行業,包括參與成立製藥公司RaQualia,而山野當時向水野說,希望他能就如何令細胞研究的成果商業化提供意見,於是他就做了該研究所的顧問。
水野對管理退休金不是全無經驗的,他曾說,科勒不少客戶是美國和日本的退休金。雖然他在倫敦工作,但曾參與內閣官房的健康醫療策略研究,加入公私合營投資基金顧問委員會成員,2014年7月起擔任GPIF運用委員會委員。
掌管GPIF的投資決定,挑戰之巨大不容低估,畢竟整間科勒管理的資產折合約700多億港元,連GPIF的1%也不到。水野首要任務是招兵買馬,找到有真正市場經驗的人替GPIF落場投資。更重要的是,究竟水野在英美生活了十多年,在私營金融公司工作多年後,轉換跑道,在GPIF面對日本和官僚文化時,會否有「文化衝擊」?又如何令安倍提振日股的如意算盤打得響亮,相信水野比讀者更心急。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