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2月13日

人氣我寫

萬能老倌──百思買CEO若利

美國最大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本月宣布出售中國業務,只保留部分品牌。來自法國的行政總裁若利(Hubert Joly)保證,撤出中國不會對公司的財務或營運造成影響,反而能專注發展盈利更佳的北美市場。雖然有分析員質疑若利為何不早點壯士斷臂,但畢竟若利上任2年間,已把百思買的股價推高逾倍,出自他口的決定,總是充滿權威。

IT電玩旅遊皆領導有方

若利畢業於巴黎高等商業研究學院(HEC Paris)和巴黎政治學院。他的職業生涯始於1983年就任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期間接觸大量科技、金融和零售業客戶,成為他日後在多個行業都能大放異彩的基石。

若利1996年改投現隸屬惠普(HP)的美國科技公司電子數據系統(EDS)。當時EDS的法國分公司經營陷入困難,但若利在3年間就把江河日下的收入從13億法郎,推高至21億法郎。

若利於1999年轉投法國威望迪(Vivendi)集團後,負責重整遊戲業務,亮點之一正是為經典遊戲《暗黑破壞神》(Diablo II)和《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宣傳,可謂是開啟網絡遊戲時代的推手之一,說他是廣大機迷的恩人(或家長的仇人……)絕不為過。

進入百思買前,若利於2003至2007年間,帶領法國旅遊管理公司CWT轉型,拓展網上訂票業務,4年內營業額從80億美元,翻兩番至250億美元,成為世界級旅遊公司。2008年他升職為CWT母公司Carlson的CEO,打造名為「Ambition 2015」的長期計劃,重新為品牌定位、提升顧客體驗和進軍新興市場等,鞏固Carlson的旅遊業王國。

若利魔法般令3家性質迥異的企業起死回生,被視為轉虧為盈的達人。他曾透露其經商秘訣,在於理解公司的問題和顧客所需。讀者們也許覺得這是陳腔濫調,企業家每天都掛在口邊,但若利的顯赫戰功,充分證明他絕非紙上談兵。

若利在百思買瀰漫一片愁雲慘霧之時上任,當時股價跌至近9年低位,營業額跌勢不止,前行政總裁鄧恩(Brian Dunn)更因桃色醜聞下台,管理一片混亂。但若利發現,最嚴峻的考驗只有一個,就是「陳列室化」(Showrooming)。

當時以亞馬遜(Amazon)為首的網商因價格優勢如日方中,百思買等實體商店淪為供顧客試用貨品的陳列室,試完就在網上購買。若利視亞馬遜為假想敵,提供低價保證,讓顧客知道百思買的價格優勢不輸網店。

減價的代價自然是利潤,百思買的毛利率不斷下降,令若利不得不減少支出幫補。從他實行名為「Renew Blue」的轉虧為盈計劃開始至今,已節省近10億美元。若利並非肥上瘦下之人,主要透過改善供應鏈和精簡架構,移除多餘管理階層來削支,甚少打前線店面的主意,減少對客戶體驗的影響。

此外,百思買在亞馬遜的主場網絡零售「挑機」,但並非單純地在投資網店,而是結合網絡和實體店的優勢。百思買是美國少有的全國性電子產品零售商之一,能利用商店作為小型貨倉和配送中心,確保有足夠存貨應付網上的訂單,也能降低送貨成本和時間,令百思買的網店營業額增幅愈見明顯。

認清方向 不因挫折變卦

若利另一個優點,就是甚少中途改變經營策略。百思買今年第二季營業額出現按季10連跌的尷尬情況,但若利揚言會繼續執行改革計劃。結果,百思買上季的銷售額出現按年增幅,今年前9個月的純利更較去年同期猛增兩倍。

若利離開麥肯錫後,在每家公司效力的時間都不超過4年,情況有點像現任英超球隊車路士的功勛領隊摩連奴(Jose Mourinho),但相對於摩帥的毀譽參半,若利幾乎每次都頭頂勝利者的光環離開。百思買仍要面對不少硬仗,但相比起擔心業績,百思買董事局不如想想如何留住已上任兩年的若利,畢竟能以一己之力化腐朽為神奇的舵手,可遇不可求。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