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2日
中東地區有似乎用不光的石油,有停不了的戰爭,還不斷湧現教大家難以理解的極端組織。想要了解這個地區的錯綜複雜歷史、現狀不容易,得找一個頭腦清醒、有洞察力的引路人,而美籍猶太裔歷史學者Bernard Lewis【圖】大概是最佳人選。
這位九十多歲的學者不久前出版了自傳"Notes on a Century︰ Reflections of a Middle East Historian",詳細闡述了他近百年的個人經歷、教與學及對歷史與現狀的觀察,名副其實是「活出歷史」(living history)。Lewis的著作包括嚴肅學術著作都寫得平易近人,看起來不覺艱深沉悶;這本自傳說的是個人經歷,穿插了大量軼事、小故事,還有跟不同人的對話及他個人的觀察,更有點從心所欲的味道,讀者肯定看得趣味盎然。1950年他有機會進入封存已久的奧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 檔案庫,接觸回教世界的一手歷史資料時,他的興奮就躍然紙上,比劉姥姥進大觀園還厲害。
卡達菲:中東禍根在沙地
當然,Lewis最讓人有興趣及爭議最多的還是他跟中東政局的關係。他在自傳中說,他其實一向跟政治保持距離,跟各國包括美國政要接觸主要基於學術上的好奇而不是想拿什麼影響力,可幾十年的學術生涯中卻一再讓人扣帽子。第一次是在70年代後期,Lewis被政治掮客 Lyndon LaRouche狠批,指他是英國特務機構的agent,負責發動回教激進主義運動以削弱美國在中東的勢力,從而協助大英帝國在區內重振聲威。
另一次比較近代也比較嚴重,那是在小布殊政府出兵攻打伊拉克扳倒侯賽因之後。當時美國陷身伊拉克內戰脫身不了,國內開始湧現反戰聲浪,大家開始尋找發動戰爭的元兇,其中一個就是後來被形容為「黑武士」(Darth Vader)的副總統切尼(Dick Cheney),民主黨及傳媒指切尼一直想了結前總統老布殊1991年時未完成的工作,故此一力主戰。而Bernard Lewis就是他的主要謀臣,所以他對美軍陷於伊拉克泥沼責無旁貸。
Lewis在自傳中大呼冤枉,指自己的確跟切尼吃過兩次晚飯,也向他及幕僚說過一些背景簡介。但Lewis強調只是分析中東局勢,沒有涉及開戰的決策。Lewis還強調他不認為也不相信美國有能力在戰後的伊拉克或中東建設一個西方式的民主體制,所以任何干預都必須小心行事。
Lewis 在書中還提到跟利比亞強人卡達菲上校的會面。在跟這位強人單對單對談時,卡達菲跟他吐了很多苦水,對美國的中東政策有不少批評。上校還指出,中東的禍根不在伊朗或伊拉克,而在沙地阿拉伯,因為這個封建保守王國積極輸出極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Wahhabism,催生了阿爾基達等恐怖組織,令區內不同國家受到重大的威脅。卡達菲說這番話時是2006年,那時他大概沒想到自己會死於阿拉伯之春帶來的內戰中。
但他指沙地阿拉伯催生的極端原教旨主義力量才是最大威脅卻非常有洞察力,伊斯蘭國(IS)不正成了當下中東最頭痛的問題嗎?Lewis教授若果精神不太壞,不知他會不會對如何應付IS出點主意!
延伸閱讀:“Notes On A Century: Reflections of a Middle East Historian”, Bernard Lewis and Buntzie Ellis Churchill, Orion Books Ltd., 2012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十問十答 |
上一篇: | 《櫻桃的滋味》敍述伊朗創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