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冷戰結束初期,大家都憧憬地球村從對抗走向對話,相信西方世界的自由民主體制及市場經濟模式將會「統治」世界,成為絕大部分國家發展的藍本。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歷史完結論(The End of History)一度成為顯學,不少人認同他的說法,認為歷史將朝同一方向行進,不再存在不同路線、模式之爭。
很不幸這股樂觀的想法自從911恐襲以後就土崩瓦解,阿爾基達的興起及壯大讓所有人明白Liberal Democracy及市場經濟不是所有人愛用的「萬應靈藥」,一些國家及民族更視為毒藥,要除之而後快。2008年金融海嘯打殘西方經濟,讓全世界看到歐美經濟大國跟發展中國家一樣問題多多,既有監管不嚴無力保障一般民眾及投資者的情況,「自己友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也同樣存在。
更糟的是她們自身陷於困境時無力自救,到現在6年多過去仍處於低迷不振中。對新興經濟體特別是金磚國家來說,西方經濟模式以至發展之路已失去過往的說服力,沒有多少參考作用,他們自然另尋出路,另搞一套,並且開始對西方在二次大戰後定下的政治經濟秩序、遊戲規則提出挑戰。一些國際關係學者開始以脫序、失序甚至混沌狀態,形容當今地球村的情況。
美進退失據 影響力大減
著名國際關係學者Richard N. Haass在最新一期Foreign Affairs就道盡國際關係失序的前世今生。他認為,國際大環境的改變包括科技演進、Failed State 愈來愈多以及極端組織湧現固然是國際失序的重要原因,但美國政府本身不長進,在外交上一再有失誤,進退失據,令美國的影響力大減是更根本的原因。Haass指出,小布殊當年魯莽出兵推翻侯賽因政權已是錯,近幾年為求脫身不理當地亂局倉卒撤軍更是錯上加錯。這樣隨便在人家的國土進進出出,視國際法及國與國正常關係如無物,自然令其他國家心寒。一些地區大國如俄羅斯則有樣學樣,罔顧國際規範自行其事,她在格魯吉亞及烏克蘭的軍事冒險就是這樣的產物。
2010年阿拉伯之春橫掃中東多國,奧巴馬政府不惜犧牲多年盟友如埃及的穆巴拉克,以示對民主的支持。結果是民主沒有建立,向來與美國友好的政治領袖則不得不重新思考跟美國的關係,有的索性疏遠美國,改採較獨立的外交政策,令美國失去不少盟友的支持。再加上在多場地區衝突如敍利亞、利比亞內戰美國舉棋不定,畏首畏尾,令人覺得她只想置身事外,不想出手扮演領導角色,跟過往那種國際警察的形象及氣勢不可同日而語。
Haass認為,國際秩序是需要執行及維持的,二戰以來美國基本上扮演了這個角色。1991年美國率領聯軍打敗侯賽因,光復科威特就大大強化了美國的影響力及由她主導的國際秩序。一旦美國不斷犯錯,臨陣退縮,又或是「齋講唔做」左閃右避,那靠「國際警察」維持的政經秩序根本形同虛設,國際亂局也就無法避免。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42202/richard-n-haass/the-unraveling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