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6日
美國上周公布一個由AI驅動的龐大武器網絡,當中重要組成部分是無人機,反映無人機逐漸成為戰鬥及防衞骨幹,而且有別於烏克蘭戰爭去年讓公眾驚嘆無人機的軍事重要性,各國軍隊正朝「無人機蜂群」(drone swarm)戰術進發,未來單一行動就會派出數百甚至數千架小型而廉價的無人機同時進攻,以量取勝,實行蟻多摟死象。
華盛頓上周公布「複製者計劃」(Replicator Initiative)詳情,未來18至24個月內將購買數以千計的無人機及其他自動化設備,部署在海陸空三軍各個領域,武器技術由AI驅動。
烏戰改變軍購思維 彈藥要多
計劃針對中國,旨在使用更多小型、廉價的智能武器,包括小型無人機,抗衡中國解放軍的數量優勢。儘管美國武器技術仍領先中國,但中國在士兵、戰艦、導彈及較低端武器的數目壓倒美國。美軍以往追求科技取勝,重質不重量,但烏戰顯示,二十一世紀的戰爭依然「人多好辦事」,誰有更多彈藥可供消耗將佔上風,因此美軍改變軍購思維。
美國的軍備已因援助烏克蘭而供應緊絀,又不可能霎時間增產,美軍希望即時提升軍力,因而向無人機埋手。軍事上,這概念叫做「可消耗」(attritable)武器,這並非指全部都屬只用一次的「自殺式無人機」,但軍隊可承受很快便折損、低至每架數千元的無人機,加上不涉士兵人命,可安排這些武器進行更高風險的任務。
俄烏戰爭在去年已經令全世界感受到無人機的作戰威力;戰火踏入第二年,無人機的應用更出現了重大改變。
去年最多人談論翼長12米的土耳其製無人機TB2,當時報道大讚它較戰機和導彈細小、便宜和靈活,但今年冒起更小巧的無人機:莫斯科一帶多次遭襲擊,似乎是用了翼長僅4.2米的烏克蘭「土炮」UJ-22;澳洲公司Sypaq的Corvo精準負載運送系統(Corvo PPDS)令人驚訝紙板都可製成無人機,甚至被改裝成能夠施襲;至於美國7月的對烏軍援首度包括黑色大黃蜂(Black Hornet Nano),這款偵測用無人機的大小只有12.3厘米。
無人機逐漸成為海陸空皆出現的軍備。英文「drone」並非僅指飛機,而是泛指水面、海底和陸上所有無人駕駛的載具,較技術的說法是「無人載具」(unmanned vehicle)。無人船隻或無人潛艇(sea drones)可發揮小型魚雷的功用,已在烏戰使用,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軍事據點和重要據點多次遇襲,應該涉及無人潛艇。無人地面載具(land based drones)可用來清除陸上障礙物和掃雷,長遠可加入槍械和炮彈,原理跟無人機變成導彈類似。
自殺式襲擊準而廉 戰術革新
烏克蘭由每次攻擊只出動一兩架無人機,變成過去幾個月動輒派出幾十架無人機,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軍事研究員Kelly Grieco說,未來將會為攻擊單一目標而同時動用數百甚至數千架無人機,這些無人機之間可以溝通協調,這種戰術未必會在烏戰出現,但早晚都會見到這種場面,是現代作戰模式的重大轉變。
Google前行政總裁施密特7月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也稱未來的戰爭模式已在烏克蘭降臨,那就是無人機蜂群。他說,無人機令烏軍可對更遠距離的俄方陣地執行偵測、攻擊等任務,最重要的轉變是自殺式無人機廣泛應用,比炮彈更便宜卻能更精準地擊中目標,相信戰鬥機等容易被導彈命中的昂貴武器將被無人機取代,無人機蜂群將如百鳥群飛般一同追蹤並襲擊目標。
除了直接執行襲擊、偵測、監視等任務外,無人機的輔助作用也十分重要,可以護航,保護正規的長程導彈。若同時派出大量無人機,敵方難以全部截擊,總有一架可擊中目標,損耗敵方軍備,並可聲東擊西,令敵人要擴大防守的範圍。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藉澳製紙板機 烏軍重創俄基地 |
上一篇: | 周五主要經濟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