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9日
中美洲國家巴拿馬發生旱災,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因此需要減少每天可行駛的船隻數目,導致等候橫過運河的船隻大排長龍。現時限制船隻航行的措施生效期至明年中旬,意味對全球航運的干擾會持續一段時間,折射出氣候變化對航運構成風險。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巴拿馬今年旱季較以往更久,雨季也降雨不多,今年以來降雨量較正常少大概40%,巴拿馬運河及其依賴的兩個水庫水位下降,政府5月宣布進入供水緊急狀態。巴拿馬運河7月開始調整船隻行駛限制,由以往每天讓36艘最多吃水50呎的船隻駛過,收緊至32艘最多吃水44呎的船隻穿越。雖然過去一個月雨量稍為增多,但當地旱季是由11月至翌年4月,所以運河管理局決定限船措施起碼維持到明年6月。
最高峰200艘船排隊等入閘
措施導致來往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線出現樽頸,巴拿馬運河兩邊入口對出水域有大量船隻等候,8月最高峰時曾滯留超過200艘,現時回落至120艘左右,仍高於正常時的90艘。
船隻輪候時間由以往大概5天增至10天,早已約好橫過日期的船隻所受影響較少,惟沒有預訂的貨船等候13至17天才能進入運河,當中以運送液化天然氣的輪船最受影響,這類商船通常不會預訂過河日子。
船隻可加錢「打尖」,有航運公司表示,除了標準過河費40萬美元,有客戶願意支付240萬美元,讓其船隻盡快駛過巴拿馬運河。當局對船隻大小的限制也收緊,有貨船要卸下部分貨櫃才能通過,一些船隻甚至要改道,轉用埃及蘇彝士運河或繞道南非的好望角。
巴拿馬運河主要供東亞與美國之間的貨運,多數是中國生產的電子產品運往美國,這類貨運最繁忙時期是應付美國聖誕購物旺季,如果美國需求突然增加,公司向中國的供應商追加訂單,巴拿馬運河未必應付到這些貨運。
積壓貨期累及聖誕 明春更差
很多人聯想到「長賜號」貨輪於2021年在蘇彝士運河擱淺,今次巴拿馬運河遇上旱災沒有那次事件戲劇化,也未對全球貨運造成即時震盪,不過運河水位偏低會維持一段時間,業界擔心,每天減少4班船駛過,逐漸累積起來的影響將會很大,情況到了明年春季便十分明顯。
旱災導致巴拿馬運河運載力下降,因為這是唯一需要淡水的主要海運航道【見配稿】,從加通湖(Gatun Lake)引入淡水。加通湖現時水位約79.6呎高,逼近歷史低位78.3呎,遠低於每年同期平均的85.3呎。
巴拿馬運河的問題反映出氣候變化正衝擊航運業。正如去年歐洲多條河流水位太低,令河運量下跌,巴拿馬運河和蘇彝士運河都會有類似問題,如果太乾燥,運河河水蒸發得太快,橫過運河的船隻可載貨能力亦會降低。
另一個問題是海水湧上陸地。當海洋水位上升,海水便更易淹沒沿岸地區,包括碼頭,聯合國機構曾推算,如果在2030年至2080年間,海水水位增加一米,水浸風險高危的碼頭數目便會增加80%。全球有八成貿易的貨品經碼頭處理,如果港口經常由於天氣惡劣而停止交收,將不利世界貨運。
此外,海洋水溫上升也導致各類天災頻密發生,包括颱風、暴雨和山火,這些災害會破壞碼頭設施,而且颱風及其他大風天氣也在海洋發生,當這類極端天氣更常出現,貨船遇到惡劣天氣的風險增加,也無奈地經常為了避開大風而繞道,增加航行時間。
企業成本增恐推高物價
消費者將會感受到氣候變化打亂航運時間表的影響。因為要避免過期,食物對運送時間十分敏感,如果船運出現阻滯,食品公司很大機會要增加費用來確保貨物準時送到,這將令食物價格上漲,而且糧食短缺的情況惡化。
全部貨品都會面對更大壓力,企業會上調價格,把部分運輸成本轉嫁客戶。一個中國運往美國南部港口的40呎標準貨櫃運費過去兩個多月增加36%,至2400美元。短期之內很難解決氣候對航運的問題,各國的通脹壓力恐復升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船隻通過需注淡水控制升降 |
上一篇: | 周五主要經濟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