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8日
全球多國去年通脹急速惡化,英國也不例外,但不少西方國家通脹於今年顯著回落,英國物價卻高居不下,英倫銀行的加息周期尚未看到尾聲。這反映2020年英國正式離開歐盟後的經濟影響開始浮現,英國勞工短缺情況更嚴重,食物供應鏈不穩定,導致物價升壓持續。
新冠疫情擾亂全球物流,很多產品不能準時交貨,2021年開始形成通脹壓力。去年2月俄烏戰爭開打,世界能源和糧食的供應更形緊張,通脹一發不可收拾,英國通脹此時跟隨外圍升溫,惟短暫震盪過後,當地通脹放緩步伐明顯慢半拍。
英國去年消費物價指數一度升11.1%,主要經濟體中,只有歐羅區曾見雙位數。美國和加拿大通脹去年6月已見頂,今年5月分別回落至4%和3.4%,歐羅區和澳洲通脹也分別放緩至6.1%和5.6%,英國則仍高達8.7%。經合組織(OECD)本周說,英國是唯一通脹仍在升溫的G7國家。
三年淨流失33萬外勞焗加薪
英國還有其他獨特問題導致物價持續高企,但脫歐肯定是重要因素。英國2020年1月31日正式離開歐盟,同年12月31日全面落實脫歐協議的新安排。
英國人支持脫歐,一大原因是不滿大量人口從歐盟國家湧入,如今脫歐後卻出現勞工不足,各行各業都要加薪來招聘人手,同時需要加價來應付新增成本,形成惡性循環。
俄烏戰爭主要令能源價格飆升,全球能源通脹已於去年底開始回落,但英國撇除能源和食物的核心通脹此後仍在向上,由4月的6.8%攀至5月的7.1%,未有像美國和歐羅區般跟整體通脹同步放緩,反映英國很多服務都在漲價,例如旅行團5月物價按年升13.1%,餐廳和咖啡室加價9.3%。
英國研究組織UK in a Changing Europe整理了英國統計局的數據,如果跟2019年預測的數字比較,去年歐盟國家外勞數目較預期少了46萬人,非歐盟國家則多了13萬人,3年間淨流失了約33萬名外勞,相當於英國勞動人口1%。
醫療、專業及科研和IT界期內的非歐盟國家勞工較預測分別多了7.4萬、2.3萬和2萬人,高過流失了的歐盟國家員工,尚且能夠填補歐盟外勞減少的空缺,惟低技術工種則兩類來源地的外勞都較預期減少,物流貨倉的歐盟外勞較預測減少12.8萬人(下降8.5%),批發零售跌了10.3萬人(減少2.8%),酒店及飲食缺了6.7萬人(跌4.1%)。
脫歐另一個影響是食物供應,英國5月食物通脹率18.7%,較整體通脹率高出超過一倍。倫敦經濟學院(LSE)學者領導的研究推算,由2019年底至今年初期間,三分之一的食物通脹由脫歐引發,每個住戶的食物開支在過去3年每年多花了250英鎊,如果不曾脫歐,食物物價升幅可減少8個百分點。
報關成本轉嫁 食品恐更貴
英國和歐盟之間維持貨物零關稅,惟兩地運送貨物還是要報關,這需要時間和成本。英國過去一兩年不時出現食物缺貨,多間超市今年初便要限制顧客每次購買多種蔬菜的數量,雖然這涉及天氣因素,惟脫歐也令英國零售商很難即時轉從其他國家入貨。
英國今年秋季正式執行歐盟食物進口清關檢查,新鮮農產品聯盟(FPC)警告,屆時業界要把當中1000萬英鎊(約9941萬港元)的額外報關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脫歐對食品物價的影響恐未全面展現。
還有其他原因令英國通脹較難降溫,例如超級市場由四大集團壟斷,較易抬價。英國脫歐正值全球掀起通脹潮,令脫歐對物價的影響更突顯。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企業不缺錢 加息遏通脹難立竿見影 |
上一篇: | 周五主要經濟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