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2日
卓慧思周四宣布下台,成為英國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屬於強硬脫歐派的卓慧思推出一個沒有財政支持的大幅減稅方案,觸發近一個月的市場動盪和政治鬧劇,但國家困局不會因此告終,經濟仍然水深火熱。政治上,目前僵局是6年前公投通過脫歐的後遺症,保守黨內的強硬脫歐派一日不面對現實,明白施政不能事事順自己的意思,或者學懂妥協,那麼亂局只會無限輪迴,直至換了執政黨為止。
新首相預計於未來一周誕生,這將是英國2016年脫歐公投以來,逾6年內第五位首相,英國變得像以長年政治不穩見稱的意大利,出現首相旋轉門。
英國的政治混亂可追溯至脫歐公投。至少由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起,保守黨內一直存在強烈疑歐的激進右派,他們嚷着要離開歐盟。不過,這種意見只佔少數,甚至在公投前夕,連他們也不相信英國選民會贊成脫歐,因此這一派主張流於口號,從來沒有人認真思考真正落實時的細節,抑或執行時會出現什麼問題。
公投後聲勢壯 騎劫保守黨
當脫歐夢從天而降,這個夢想也開始面對殘酷的現實,英國在完全擺脫歐盟控制,以及盡量保留作為歐盟成員國所得利益之間,需要取捨,以減輕脫歐的即時震盪。強硬脫歐派卻漠視這個事實,堅持立即硬脫歐,這一派議員經常企硬,英國對歐盟稍為退讓便立即炮轟政府,甚至不惜癱瘓施政。公投後的3個首相文翠珊、約翰遜和卓慧思,都要在強硬脫歐派跟外交和經濟現實之間作出平衡。
所謂強硬脫歐派不只對歐盟政策有強烈看法,這些人同時是激進右派,在多項議題抱着十分保守派的看法。他們對許多歐盟國家公民湧入英國反感,同時反對大量難民和來自其他國家的外勞居留英國。此外,他們支持小政府、大市場的自由經濟意識形態,認為應該把前首相戴卓爾夫人未做到的自由化改革完成下去。某程度上,這種保守派經濟政策是支持脫歐的原因之一,他們深信歐盟阻礙了這種改革,反過來說,他們相信全面自由市場經濟才能把脫歐的好處發揮出來,把英國變成面向環球的國家。
受脫歐公投的成功所鼓舞,強硬脫歐派的看法和黨員逐漸成為保守黨主流,他們是黨內最活躍的一群,最主動參與黨魁投票,最經常公開表達立場,如果想當上保守黨黨魁,甚至在保守黨的內閣出任重要職位,都必須先過意識形態一關,政治立場忠於強硬脫歐派的核心思想。
由於這班強硬脫歐派只問立場,不理能力,無視現實,就算黨友提出不同意見,引述數據指出他們的主張會引起亂子,他們都不聽。在這種環境下,只有提倡強硬右派政綱的人才能在保守黨上位,甚至造就一些能力不足的人冒起。
催生卓慧思減稅鬧劇
卓慧思減稅方案車毀人亡,便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
脫歐是否正確,暫且不爭論,但有一些事實是不容否定。英國與歐盟簽訂了脫歐協議,英國不能因為有一點不利自己的條款便不遵守;英歐關係牽連北愛爾蘭問題,對歐政策處理不慎,可能會令北愛居民支持脫離英國,加入愛爾蘭共和國;英國需要外國人補充勞動力,沒了其他歐盟國家的公民,就得從其他地方引入勞動力新血。
即使最受脫歐派擁戴的上任首相約翰遜,他任內在脫歐問題也有鬆動立場,而且偏離低稅政策,逐漸增加政府干預市場,以爭取傳統上支持工黨的低下階層支持。如果保守黨黨員不認清英國整體社會的意見跟他們黨內主流有分別,堅持完全以黨內看法優先,他們只會離社會主流愈走愈遠,最終在下屆大選大敗。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轉向大緊縮勢引爆民怨 |
上一篇: | 周五主要經濟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