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6日
法國總統大選時有爆冷結果,但於4月10日和24日舉行兩輪投票的本屆大選卻似乎大局已定,總統馬克龍連任在望。不過,政壇未有因此靜下來,有很多政界人士轉投其他陣營,當12名候選人在首輪投票的得票率出爐後,「轉會」將更活躍,結果勢必長期重塑法國政治版圖,並牽動下屆2027年大選的形勢。
現時馬克龍支持率拋離排第二的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約10個百分點,極左的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悄悄進佔第三位,試圖打入第二輪投票。然而,民調顯示倘若在單對單的情況下,幾名有力成為馬克龍「決賽對手」的人選全部都會大敗。
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政體以來,中右和中左陣營輪流執政,馬克龍勝出2017年大選卻打破了這個局面,而且當時次輪投票只剩由他代表的中間派,以及馬琳勒龐代表的極右派,兩股傳統勢力皆被淘汰。因此,如果馬克龍成功連任,甚至在第二輪投票時重演馬克龍對馬琳勒龐的戲碼,那麼因2017年大選所引發的政治板塊移動將會加劇。
中間派當道 傳統政團靠邊站
法國政治人物不時改投其他政黨,在總統大選前後特別頻繁,當地引用足球術語,稱之為「轉會期」(le mercato)。這一輪「轉會期」剛開始,已有不少人表態支持其他陣營的候選人。
馬克龍在上屆大選中,從兩大傳統陣營吸走大量立場較溫和的政治要員,他在這次大選繼續這個做法。第戎(Dijon)市長等一些社會黨人放棄支持該黨候選人伊達爾戈(Anne Hidalgo);沃爾茲(Eric Woerth)等多名共和黨(LR)籍前部長,甚至前總理拉法蘭(Jean-Pierre Raffarin)也放棄黨友佩克雷斯(Valerie Pecresse),齊支持馬克龍。
中右政團被馬克龍掏空後,連統領整個保守派的能力也大幅削弱。不少保守派選民流向極右,令法國政壇漸由左右對壘,變成疑歐、反移民、反伊斯蘭勢力等極右派,與親歐盟、社會議題偏左、財金政策偏右的中間派角力,後者代表正是馬克龍。
中右陣營掏空 極右勢力重編
極右之內,也醞釀勢力重編。極右原本是「勒龐王朝」,先是老勒龐(Jean-Marie Le Pen)領導多年,參加過5次總統大選,2012年大選交棒給女兒馬琳勒龐。然而,馬琳勒龐今屆面對挑戰,較她更反移民的名嘴澤穆爾(Eric Zemmour)異軍突起,支持率一度超過馬琳勒龐,一些國民聯盟(RN)黨員轉投澤穆爾陣營。
二人代表兩條不同的極右路線。馬琳勒龐主張打破左右分野,強調國家主權,經濟政策偏向保護勞工階層;澤穆爾主張「真右派」,強調民族身份,經濟政策偏向法國傳統右派,對內支持自由市場,外貿上扶持國內企業。值得關注的是馬雷夏爾(Marion Marechal),她是馬琳勒龐的姪女,上次大選不久後便跟姑姐鬧分歧,今次更為澤穆爾站台。澤穆爾的政治生涯未必能在大選後延續下去,而人氣高企的馬雷夏爾可能同時取代澤穆爾和馬琳勒龐,成為下一任極右領袖。
左派同樣面對激進一翼冒起。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1981年入主愛麗舍宮後,確立了他所領導的社會黨壓倒極左的法國共產黨。然而,社會黨不少要員近年轉投馬克龍陣營,整個左派不斷分裂,在大選最後關頭出現極左抬頭的現象,不少左翼選民似乎想集中選票在梅朗雄身上,重現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共產黨跟溫和左翼抗衡的局面。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民情轉向 極右穩佔三成票源 |
上一篇: | 周五主要經濟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