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9月5日

林明方 EJ GLOBAL plus EJ Watch

從防疫態度看中西方價值觀

德國柏林8月底又有大型示威。在這個自由之城,示威遊行是家常便飯,大家都習慣了周末在市中心開車繞來繞去。這次示威值得一寫,是因為這反映了德國與香港社會應對疫情的態度,對比之大有如平行時空。兩地民眾態度上的不同,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歐洲和華人社會價值取向南轅北轍。

病毒蔓延次要 示威權利必爭

7月香港迎接第三波疫情,全城人心惶惶。我現時身在德國,親友問我這邊情況如何,我的回應是,除了室內須戴口罩,基本上生活如常,恍如疫情已經過去。細作比較,德國人口約為香港10倍,每日確診數字在1000宗左右,8月尾開始更曾升到每日逾2000宗,其實比香港嚴峻得多。在Facebook上看到有些剛回德國的台灣學生,十分震驚防疫措施如此粗疏,需要時間調節心態。

繼8月1日第一次Anti-Corona-Demo(反防疫示威),反對防疫措施者8月29日再次在柏林舉行大型示威。本來柏林警方不予批准,但因為觸犯了人民集會的基本權利而被法院勒令必須批行。

示威地點在柏林,有很多參與者是從歐洲各地專程到來參加。我有一個平日長居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鄰居便是其中一位,8月28日才第一次見到這個60多歲的建築師,寒暄時問他,這次逗留多久,他說:「我昨晚才到埗,周日(8月30日)便離開。你知道嗎?我這次到來是為了參加那個關於新冠肺炎很重要的集會。」聽到這裏,我立刻掏出外國人牌,把已經差勁的德文說得再爛一些,還要裝作聽不懂他那口濃重德文口音的英文。再說下去,我一定忍不住問,你的腦袋是不是壞了欠修?

示威當晚,我在電視新聞Tagesschau(德國公營廣播電視台ARD的新聞報道節目)上,看到被訪者滿腔怒火批評防疫措施,咬牙切齒。一名婦人說,小學生全都要戴口罩上課,怎麼可以!有人說德國感染人數很少,大部分人症狀輕微甚至毫無徵狀,卻要整個社會賠上自由。概括而言,反對者認為政府不能規定人民的生活細節,不能侵犯人身自由。

德國的示威往往以暴力收場,這次也沒有例外,何況反防疫運動被為數不少的極端右翼騎劫,把政府的防疫措施與獨裁手段相提並論。主辦單位老早已與這些滋事分子「割席」,至於反防疫為何與極右扯上關係,則不在本文討論之列了。

自由概念根深 口罩拒強戴

諷刺的是,下一則新聞報道便是白羅斯的瘋狂警暴。世界便是如此不公平,有些地方的人為了自由賠上生命,享受自由的人卻曲解自由,為了一塊口罩而大做文章。

這次Anti-Corona-Demo號稱有10萬人參加(警方公布的數字是4萬人),以我認識的德國人及從新聞、社交媒體上接收到的認知,大部分德國人都不支持這班示威者。大概他們習慣了社會上有不同聲音,即使不同意,也不會有太強烈的反應。

歸根究柢,自由和權利這些價值觀深深植根在大部分人心中,政府即使無奈也要批准示威舉行,由左營的綠黨至右營的自由民主黨都得表態贊同。即使確診數字在東亞標準來說實在不低,許多人仍處之泰然,只願意遵守非常基本的防疫措施,例如社交距離及在室內戴口罩,有些人一步出火車閘門便立即把口罩拉開。

除非死亡數字再次失控,否則德國人不會接受處處受限制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轉眼即逝、無比美好的夏日假期絕不能錯過,所以6月底解封以後,出國的出國,沙灘、公園、露天餐廳繼續人頭湧湧。換個角度看,寬鬆的防疫措施讓大部分市民在疫情下能過平常日子,能見親友,能讓那麼多人在暑假穿州過省,換來與香港差不多的確診率,德國的控疫成效真的不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