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4月18日

曾仲榮 EJ GLOBAL plus EJ Watch

西方反全球化 項莊舞劍旨在遏華

全球肺炎疫情大爆發,第一波1月在中國發生,3月的第二波在歐美大流行,反映全球化的風險及嚴重代價。雖然疫戰還未結束,但坊間已在討論疫後新世界,全球化將要倒退。全球化未來是擴張還是收縮,不只是表面的爭論,背後更多的是大國的謀算,尤其涉及中美誰主浮沉。

疫情橫掃全球,不少國家實施鎖國、封城措施,以遏止疫情,全球供應鏈亦部分崩斷,反全球化的聲音因而蠭起,認為疫情全球急速擴散、多國醫療物資嚴重缺乏,皆因過去幾十年全球化步伐急速,緊密接觸、互相依賴加深各國衞生和經濟風險,各國在疫情過後必須自行加強防禦,減少依賴全球化。

當然亦有聲音認為,全球化收縮是斬腳趾避沙蟲,無視全球化令生產成本降低、民間交流增多,減少國與國的矛盾,令全球變得更和平和友好;況且高傳染性病毒亦證明全球化的需要,因為沒有一個國家有足夠後備醫療力量,應付疫情大爆發,必須有其他國家支援,全球合作研究疫苗亦能縮短開發時間,對人類健康更有保障。

未來全球化走向,絕非抽空的學術討論,而是全球各國如何衡量本國利益。支持全球化最力的是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因明顯得益,反全球化聲音最多的反而是過去力推全球化的美歐。上世紀八十年代至本世紀初的全球化,讓美歐企業利用發展中國家廉價勞工、全球市場,獲取暴利,本國國民卻承受工廠外移、工作外包的衝擊,結果發達國家貧富懸殊加劇、中產向下流,美歐民眾不滿全球化的聲音急升。

美歐政客為取悅民眾,紛紛高舉民族主義排外、本國利益優先的激進倡議,造就了諸如英國公投支持脫歐、脫歐大將約翰遜成為英國首相,高舉反全球化旗幟、美國優先的特朗普亦成為美國總統。

反全球化很多時只是右翼政客的工具,目的只在合理化其手段,維護和擴大本國利益。特朗普反全球化,不是要中斷與外國貿易、旅遊、資金的交流,而是要利用高調反對全球化,貶低世界組織、國際條約,皆因這些組織和國際公約,令其他國家團結力量,向美國爭利。

新冠疫情大爆發,歐美右翼政客借民眾恐慌情緒,加力推反全球化氛圍,以鞏固民眾對他們的支持,以及借此打擊眼中釘的中國。中國的經濟和外交擴張,近年直接「入侵」美歐本土或其國際勢力範圍,成為歐美右翼政客最痛恨對象。歐盟內部近日就因中國大力援助意大利和西班牙,要求警惕中國「慷慨外交」,可能損害歐盟團結。

醫療生產線紛紛打算遷離

至於美國對中國疫情,初時表現雀躍,認為是鼓動美企將在華工廠搬回美國的良機;現在美國因疫情焦頭爛額,仍不忘狙擊中國。鷹派大將、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正為特朗普草擬行政指令,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美國醫藥業將海外工廠,遷回美國;美國政府將資助美企遷廠的100%費用,即包括廠房、設備、知識產權等,以資鼓勵。此舉主要針對中國,中國口罩生產在疫情前,已佔全球供應一半以上,現在的佔比只會更高,美國不少藥物如超過90%的抗生素、70%維他命C和類固醇等,都依賴中國。納瓦羅一直推動中美產業鏈脫鈎,背後目的是以此打垮中國經濟,促成中國崩潰,若針對醫藥業行動成功,他將可照辦煮碗,打斷中美其他範疇的生產鏈。

反全球化之名,可成為西方反華鷹派的連結點, 以聯手挫傷中國的崛起。德國計劃「自給自足」生產重要醫療設備、日本亦出資22億美元名為改善供應鏈,實則要求在華工廠遷回日本或分散至東南亞。這些逆全球化行為,更多是針對中國產業鏈而來。

相對來說,中國因本身利益亦必然站於捍衞全球化一方。中國因全球貿易而崛起,中國與全球在環保、醫療衞生、打擊罪行等合作,亦成為重新建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有效途徑。中國在本國疫情受控後,快速組織援外力量,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就是希望借患難見真情加深與別國友誼。

全球化是前進還是開倒車?就要看未來全球化能否給予歐美國家不可抗拒的利益,以及中美兩大國的博弈,尤其美歐鷹派推動與中國產業鏈「脫鈎」的成效。

 

曾仲榮  資深傳媒人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