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9月14日

陳偉信 EJ GLOBAL plus 環地視野

民主古國政制失調 危機不輟

隨着英國國會「暫時」強制休會(執筆之時蘇格蘭最高民事法院裁定約翰遜政府違法休會),英國面對「硬脫歐」的的期限只餘一個半月。國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以法案方式阻止英國「無協議脫歐」,但首相約翰遜卻在公開場合表明「寧死不延」,10月31日將會是英國脫歐的最終死線。由脫歐公投「意外地」通過至今,歷時3年多的「脫歐鬧劇」,似乎進入倒數階段。

回顧現時英國政壇的處境,首相約翰遜受制於2011年《定期國會法》,加上現時國會「強制休會」,要提前大選改變國會現時結構,甚至是大選作公投的策略變得相當困難;在野工黨及自民黨等卻希望強迫約翰遜在國會復會後先到布魯塞爾走一轉,直接面對歐盟當局的詰難,並尋求延後脫歐期限及重啟談判,否則不會支持解散國會;保守黨內部也面對龐大的政治分歧,約翰遜政府「清算」倒戈的保守黨員,引來不少內閣大臣不滿,原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盧綺婷率先辭職兼退黨以示不滿,直言不再信任現政府有意爭取「有協議退歐」。

民調機構YouGov早前公布的調查,超過半數的英國人認為脫歐協議了無寸進,當然,最諷刺的,即使保守黨被本地及國際媒體批評得何其不濟,它在民意調查仍領先工黨近10個百分點;被視為「英國特朗普」的約翰遜,得到民眾信任的程度,仍比工黨黨魁郝爾彬多出20個百分點。這就是英國現時的政治現實,也是約翰遜操作現實政治的基礎。

提早大選 約翰遜贏面高

事實上,撇開公關災難及輿論壓力,單從約翰遜的政治策略而言,現時他是立於相對有利的位置。首先,假設「強制休會」的決定沒有被最高法院推翻,國會的復會日為10月14日,即離正式脫歐期限不足3個星期,而復會的第一議程必然是「女王致詞」及「致議議案辯論」,以審視未來約翰遜政府施政方針。致議議案能否得到下議院通過,一般被視為對政府信任與否,而預計這項投票最快於10月21日進行。

雖然根據早前通過的法案,約翰遜政府有責任在10月19日之前「確定」英國與歐盟可就脫歐事宜達成協議,否則須向歐盟要求就脫歐時限延長3個月。而一旦延期得到確認,相信工黨及其他在野黨派會願意重啟大選,在10月21日或22日投票反對致謝動議。但先不說約翰遜政府在「請求」歐盟延長時有多大誠意,而最終決定是否接受延期,卻是歐盟有權決定的事。

假如歐盟拒絕延期,英歐外交拉鋸下時間超過10月31日,無協議脫歐最終仍會實現。事實上,10月31日的死線,本來就是為歐盟政府換屆而定,而歐洲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直言,假如脫歐期限超於10月31日,英國有責任推薦人選加入歐洲委員會,以滿足《歐盟條約》的「一國一委員會成員」的要求。約翰遜政府會否如布魯塞爾所願,或是布魯塞爾會否多費周章,不斷地回應英國的「苛索」,實為疑問。

另一方面,即使約翰遜政府真的在10月下旬被「致議議案」拉下馬要提前大選,以現時工黨在英國的民望,英人對工黨黨魁郝爾彬的不信任,約翰遜要擊敗工黨並不是困難的事──只要他願意以強硬的脫歐態度拉攏脫歐黨(Brexit Party)合作,而這其實也有一定的黨內民意基礎。而早前保守黨已傳出向地區組織表明尋找新候選人的訊息,預計即使大選展開,保守黨所派出的代表也會以硬脫歐為主軸,新國會屆時保守黨內的留歐派有多少可留低,亦是未知之數。而一旦新國會也是以「硬脫歐」為主,約翰遜也就是「功德圓滿」。除非有第三大勢力可以挑戰工黨及保守黨,拉走郝爾彬這個民望負資產,否則軟脫歐派或留歐派要透過大選將脫歐「引回正軌」,似乎被約翰遜借大選重建硬脫歐國會的難度更大。

事實上,這也反映了英國現時政治僵局,就是不論是保守黨的主流、工黨的主流,或是崛起的第三勢力,均難以切合「西敏政制」的要求。「西敏政制」的特點,就是透過單議席單票選舉建立「兩黨政治」,「強行」製造國會的政見大多數,以及強大的反對黨監察政府。

這種選舉前各陣營願意妥協及協調,選舉取態是「踢走不能接受」的選舉方式,在過去階級分明,資訊單一並由上而下的傳統社會自然可以營運下去。但當新一代愈來愈「恩怨分明」拒絕妥協,不同政治議題有鮮明的政治立場,由下而上地營運公民及資訊網絡,令不少立場鮮明的人反而有更大的突圍機會,甚至掌握兩黨制的「關鍵少數」。

少數議席騎劫國會

另一方面,傳統政黨卻不斷嘗試以「二分」化的方式處理政治問題,希望回到兩黨制的初心,最後卻反而不斷地製造「反對」的大多數。誠然,也許在選舉及政權的角逐有着一時之快,贏得議席得到執政權,但最後卻令整體政府運作舉步維艱。甚至因為要向「關鍵少數」妥協,失卻了原來的制度彈性:自民黨得到了2011年《定期國會法》,北愛政黨民主統一黨以少數議席,用北愛議題騎劫整個英國國會,可見一斑。因此,「脫歐」不過是反映民主古國制度上未能與時並進,所帶來的問題不會因「脫歐」終結,反而會走向另一個憲政危機。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