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4日
正當香港面對《逃犯條例》修訂風波,國際社會有不少危機一直發酵,包括印度及巴基斯坦有主權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早前印度總統科溫德(Ram Nath Kovind)頒下總統命令,廢除憲法第35A條,並將印度憲法所有條文均適用於查謨──克什米爾邦(Jammu—Kashmir),變相令原來保障查謨──克什米爾邦自治地位的憲法370條失效。
因着新的總統法令,印度內政部長沙阿(Amit Shah)提出《查謨──克什米爾邦重組法》,把現時的查謨──克什米爾邦一分為二,成立兩個直屬聯邦政府的「聯邦屬地」(Union Territory),分別為原「查謨─克什米爾聯邦屬地」及「拉達克聯邦屬地」。前者雖保留原地方議會,但原憲法370條的法律基礎不再適用,一切回歸憲法239條的基本步,由印度總統或其委任總督直接管治。
事件引來國際社會甚大回響,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批評印度單方面改變克什米爾現狀,無疑是一個「法西斯主義戰略」,是對該地區穆斯林社區的一次「種族清洗」。聯合國及美國均表示,希望印巴雙方保持克制,避免印巴衝突升溫,再次引發大規模軍事對抗。而在「修憲」提出前,印度已增派軍隊到當地,中斷互聯網絡及軟禁多名在地政黨具民望的政客。
把握時機出擊 防特朗普插手
憲法370條的基礎,源於當時查謨──克什米爾土邦王公哈里.辛格的堅持。哈里.辛格本希望如不丹一樣左右逢源,成為中國、印度及巴基斯坦三國的緩衝區,企圖獨立成國而選擇不加入印度及巴基斯坦,盼以地理格局維持土邦的獨立自由地位。
但一方面查謨──克什米爾土邦沒有足夠的武力背書,另一方面境內穆斯林為主的社區極希望回歸伊斯蘭教主導的巴基斯坦,因而發生多場武裝衝突。最後,哈里.辛格惟有選擇加入印度,而印度的條件是哈里.辛格須自行解散土邦。這位一直希望獨立自主的土邦王公,以其最後的政治能量爭取「除雙方政府同意的憲法條文,新條文及經修訂的舊條文不適用於查謨─克什米爾邦」,也就是憲法370條的「立法原意」。而要新修訂條文有效,印度政府須諮詢查謨──克什米爾邦制憲議會。
根據學者A. G. Noorani的著作,憲法370條賦予查謨─克什米爾邦除外交、國防及通訊事務外的絕對自治權,即使印度政府企圖把部分法律及政策引入查謨──克什米爾邦,原則上也要查謨──克什米爾邦制憲議會同意,而這個議會早於1956年解散。因此,有論者認為總統這次單方面「修改」憲法370條,是違反當年與哈里.辛格的協議,也屬違憲行為。但其他論者認為,這次修改是針對憲法35A條以「總統命令」立法的條文,自然也可以總統命令方式處理。至於諮詢問題,由於制憲議會早已解散,邦議會正在懸空,自然可由時任的查謨─克什米爾邦的首長決定是否接納改變。當然,他們不會告訴你,該名首長是由總統所委任的。
對於為何莫迪政府要急於「改變現狀」,正如早前《信報》國際主筆沈旭暉博士明言,這涉及到莫迪政府研判國內與國外政治局勢有關。畢竟印度人民黨早在2014年已提出取消查謨──克什米爾邦可享有的「一國兩制」,以求印度人民在憲法體系下人人平等,藉此鞏固民族主義者的支持。2019年剛過去的大選,印度人民黨再度報捷,得到新的任期及民意認受,自然要為2014年及2019年提出的政綱「找數」。適逢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在與伊姆蘭.汗會面時向記者「多口」地表示,願意擔任克什米爾問題的調停人,甚至直言這是莫迪政府要求的任務。一直打着「強政勵治」的莫迪顯然難吞下這口氣,也擔心美國真的因為反恐及反華,在克什米爾問題向巴基斯坦靠攏,選擇「先發制人」也是無可厚非。
拉達克「獨立」 牽連一帶一路
當然,較少人提及的,是在這次重組後「獨立」成為新聯邦屬地的拉達克。與查謨──克什米爾邦的主流社會不同,拉達克是以藏傳佛教徒為主的地區,也從來是中國、巴基斯坦及印度的磨合,包括中印西段邊境爭議其中一個重點地方巴里加斯,印度將其納入列城的管理範圍內。而印巴戰爭其中一個主戰場卡吉爾,也是位於拉達克以內,屬列城以外的另一個拉達克縣區。新成立的拉達克聯邦屬地,變相將原拉達克自治委員會正名,由印度總統直接管理,因而令不同的軍事行動可變得更為直接。拉達克本來就是通往新疆及西藏古道必經之地。正如學者Sameer Patil接受路透訪問時直言,其宗教及族群組成足以成為印度影響新疆及西藏另一張王牌,足以牽制中國在當地一直上升的影響力。畢竟新疆及西藏穩定與否,除涉及中國國內民族政策及國家安全,也是「一帶一路」能否有效運作的關鍵。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