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
在暫停近一年後,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計劃工程終於得以復工。中馬雙方新的工程造價為440億林吉特(約834億港元),低於原計劃655億林吉特(約1242億港元)。
東海岸鐵路復工,並非意料之外。去年馬來西亞大選後當選的「希望聯盟」新政府宣布暫停此工程的原因,主要是作為新的執政黨上台後向選民兌現競選承諾的行動之一。在去年大馬競選造勢期間,當時的主要反對黨聯盟「希望聯盟」把時任執政集團國陣與中國過於密切的關係當作一個政治標靶,意在攻擊時任首相納吉(Najib Razak)為了黨派與個人利益,不惜與中國簽訂高額債務的項目。
從「希望聯盟」過去的政治敍事中可以輕易看出,東海岸鐵路對馬來西亞來說,一是債務問題,二是國內政治需要。
非轉向親華 爭取平等合作
如今雖然確定了更低的新工程造價,但具體的融資方式尚未確定。其實對普通納稅人來說,真正關心的不應是工程總造價,而應是融資結構中的債務融資部分,因為只有債務融資才是納稅人未來需要參與償還的部分。在原來的造價與融資結構中,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85%的融資貸款,即約557億林吉特(約1056億港元)。新的造價若意在減輕大馬的債務負擔,則在債務融資比例上也應相應降低。目前這一比例尚未公布,討論新造價在多大程度上減輕了大馬的債務負擔為時尚早。
確定項目簽約後,大馬首相馬哈蒂爾前往中國參加「一帶一路」峰會,並在離開中國前向媒體表示,與其他由大國主導的國際合作計劃或協議相比,「一帶一路」與之前所有的計劃都不一樣。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既有中國這樣的大國,也有很多小國,他們都平等地坐在一起,探討如何發展基建項目。
馬哈蒂爾此番表態受到中國媒體歡迎,但這並不表示馬哈蒂爾就此轉向「親華」的外交路線。儘管馬來西亞的政權在2018年經歷了歷史性的政黨輪替,但在國家外交戰略上,馬來西亞並不會短時間內出現重大調整,相反,可能會漸漸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大馬前任首相納吉由於1MDB醜聞與財務危機,急於變賣1MDB旗下資產以抵償債務,而中國資金成為納吉首屈一指的「接盤俠」。在買入了一大筆1MDB資產後,納吉在中馬領域存在爭議的議題上(如南海問題)總體採取對華緩和的態度。
但馬哈蒂爾領導的「希望聯盟」政府,至少在主要決策者個人利益關係中,並不存在有求於中國的情況,因此決策會更多地基於政黨的主要利益。在現階段,「希望聯盟」面對的任務是盡快提高民眾生活質量與收入,同時確保在接下來的地方與全國選舉中能夠保住執政局面,不被國陣「復辟」。在這樣的約束條件下,與中國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經貿合作,但不出賣主權,是大馬決策者對華的首要目標。
馬哈蒂爾是經歷過二戰與英國殖民時期的東南亞政治強人,他的內心深處對於任何國際霸權行為都深惡痛絕。馬來西亞的外交多年來也整體上沿襲在大國之前尋求平衡的策略,這一策略並不曾因領導人的更換而發生較大改變。在美國的國際領導力下降、出現國際領導力暫時空白時,中國可以以平等互利的方式開展與大馬的合作,但「財大氣粗」的國際形象,將遲早遭到大馬的反對。
張倩燁_政治風險顧問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互聯網從推動人權變監控工具 |
上一篇: | 遏巨獸審預算 歐盟整合兩大戰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