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9日

陳偉信 EJ GLOBAL plus 環地視野

選舉形勢愈亂 歐盟重整愈有機

相對於英國脫歐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及潛在風險,以及法國的黃背心事件,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幾乎無人理會。從媒體操作而言,歐洲議會選戰本來就很難獲得關注︰相對國家議會席位投票,歐洲議會選舉從來都是「次級選舉」(Secondary Election),選民多以選票表達對執政黨的不滿,或是「真誠地表達」自身對歐洲及國家問題的看法,因此往往是少數黨及在野派在歐洲選舉的表現較好。

以英國為例,201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英國獨立黨的支持度是27%,比執政保守黨及第二大黨工黨更多,成為當屆選舉的大贏家。第二個難以操作的原因,是因為不同歐盟成員國均各自舉行選出自己歐洲代議士的選舉,當中涉及到不同的選舉日期、選舉制度、各自的國內選舉議題、不同政黨角力等等,要深入分析本來就帶點不切實際的意味。因此,有別於一些傳統分析選舉文章,筆者希望討論英、法及歐盟整體在新一屆歐洲議會選舉值得留意的地方,作為檢視5月選舉前的一道頭盤。

雖然筆者一直想擺脫英國脫歐對歐洲政治議題的「壟斷」,但客觀而言英國脫歐對於歐洲議會的衝擊實在不少。首先涉及到的自然是選舉會否舉行的問題,特別是下星期英國國會一旦否決文翠珊方案及無協議脫歐動議,英國或要向歐盟提出延長談判並押後正式脫歐日期。這裏先將《歐洲條約》第50條的法律問題按下不表,原因是歐洲法院去年12月的裁決僅表明英國有權單方面撤回脫歐通知,對於延長談判及更改正式脫歐日期着墨不多。一旦國會在3月14日通過要求文翠珊向歐盟當局提出押後脫歐日期,英國就要在5月安排歐洲議會選舉,否則或會在當下的法律及政治爭議上再添一筆。

假如英國要選怎麼辦?

雖說英國政府及政黨有多次處理歐洲選舉的經驗,但要白廳在兩個月內完成選舉安排,政黨要由零開始準備選舉工程,並向民眾表達對歐洲議會政治及脫歐問題的立場,甚至再激進的將其演化為「變相公投」,均挑戰政府及政黨的動員能力,以及選民對國家政治及歐洲政治的耐性。根據現時的民調,假如真的要選舉,現時英國選民似乎會回歸傳統大黨──但這根本是基於欠缺資訊下的政治本能反應,是否如此似乎言之尚早。

另一方面對歐盟而言,英國延後脫歐所衍生有關歐洲議會問題的法律及實際操作問題不比英國面對的少。首先,現時歐盟得出是次歐洲議會將選出705個議席,是假設英國的73席會在脫歐後懸空,因此歐盟在去年2月決定將當中的27席分予部分在原有制度下代表比例較低的成員國,餘下的將留給日後加入歐盟的新成員。一旦英國未能如期脫歐,議席分布將還原基本步,待日後英國正式脫歐後個別歐洲國家將進行補選以選出新增的27席。

然而,因為歐洲議會是5年一任,假如按外交界傳聞英國脫歐的真正紅線為2021年,那餘下3年的議會運作也成問題。例如議會周期內有明顯的議席變化(超過10%),歐盟在這個周期所訂立的法律又會否受到司法挑戰,又或是影響歐洲執委會主席選舉及原有與新成立的歐洲黨團的合法性?這些問題均是歐盟27國要思考的前路。

國家與歐洲 考驗馬克龍

法國黃背心事件為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民望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對於歐洲議會選舉而言,「共和前進黨」(La Republique EnMarche, LREM)的出現卻為歐洲議會的生態帶來影響。歐洲政界一直流傳,現時中間派政團ALDE希望能與「共和前進黨」組成選舉同盟,希望借助馬克龍在歐洲改革的創意及其個人影響力,配合ALDE原來在不同歐洲國家的根基,成為足以挑戰歐洲人民黨(EPP)及社民盟(S&D)的第三勢力。然而,「共和前進」一方面不希望將選舉焦點離開法國,另一方面「共和前進」與ALDE對歐盟改革立場並不一致,也直接影響兩者合作的前景。

事實上,正如學者Alexander Clarkson分析馬克龍早前在各大歐洲媒體提出的「歐洲復興」願景時指出,馬克龍一方面借分析歐洲問題及改革建議,希望以此樹立自身作為一個捍衞歐洲整合的新象徵,既吸引原來已支持歐洲整合的法國傳統兩黨民眾,也希望作為日後他個人帶領法國參與歐洲政治的籌碼。因此,「共和前進黨」在法國的得票將是馬克龍追求的重點,特別是假如它最後能壓倒傳統政黨之餘還可以將極右派民族陣線(Rassemblement National)的影響力降至合理水平的話,馬克龍將成為「後默克爾時代」的歐盟共主,一圓將歐洲「法國化」的多年民族夢想。

最後,從歐盟角度出發,這次選舉將是重整歐洲立法政治的關鍵一戰。現時的分析均認為,傳統兩大議會黨團將面對一次嚴重挫敗,兩大議會黨團合計議席或少於一半,新黨團的出現及歐洲多國政治進一步向右走,均不利傳統歐洲黨團的議席爭逐,令歐洲議會進一步走向「群雄割據」的情況,或會進一步拖慢歐洲改革的步伐。

另一方面反猶主義在歐洲重現,成為歐洲人民黨的雙面刃。一方面現時歐洲人民黨的領軍人物Manfred Weber是德國基社盟(CSU)代表,由他出面要求歐洲對抗反猶主義情理兼備,也是將德國戰後反思歷史再提到歐洲政治之上,重提歐盟背後的政治道德及核心價值。但同時最諷刺的是,歐洲人民黨內有匈牙利的青民盟(Fidesz),而黨主席奧爾班(Viktor Orban)正是整場歐洲反猶主義的核心人物,歐洲人民黨如何切割同時可保留議席數目不銳減,將是一個有趣的課題。

當然,筆者從來對歐洲政治有一定的信心,也直言歐盟既是建基於危機,也從沒有走出過危機。事實上,201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打破了舊日兩大黨團昔日分享歐洲執政權及立法權的默契,2019年兩大黨團同時面對危機,會否再次促成相互合作的默契,甚至開放權力框架予ALDE及綠黨/歐洲自由聯盟(Greens/EFA),以對抗歐洲的新威權時代?站在歐洲整合的歷史,筆者不禁發出會心的微笑。

陳偉信 中大全球研究學士課程講師

 


Bas Eickhout

綠黨成員、荷蘭政治家

綠黨/歐洲自由聯盟(Greens/EFA)包含綠色、地區主義和左翼民族主義政黨,勢力冒起中。

 

 

Guy Verhofstadt

ALDE領袖、比利時政治家

歐洲民主黨團(ALDE)成員來自於歐洲自由民主聯盟黨和歐洲民主黨,該黨團的意識形態是自由主義和中間主義,是傳統第3大黨,預計議席會減少。

 

 

Udo Bullmann

S&D主席、德國政治家

社民盟(S&D)由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組成,包括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和英國工黨等主流的中間偏左政黨,是傳統兩大黨團之一,預計議席會減少。

 

 

Manfred Weber

EPP議會領袖、德國政治家

歐洲人民黨(EPP)是歐盟最大的跨國中間偏右政黨,是傳統兩大黨團之一,預計議席會減少。

 


資料來源:europeanelectionsstats.eu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