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5日

郭耀斌 EJ GLOBAL plus 環地視野

中美全方位埋身肉搏的一年

過去的2018年,相信是二戰結束以來,世界局勢變化最大的一年,源頭自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以「美國優先」為名,一改美國70多年來扶持的多邊主義國際體制,改行外界稱之為「新孤立主義」(Neo-Isolationism)的外交政策。

然而,美國只是表面「孤立」,實際上劍指中國,重申美國在國際上的絕對領導地位,當中不單要求盟友為美國的政治或軍事保護而「付賬」,亦要求盟友跟隨美國,阻止中國改變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展望2019年的世界,將是美國與中國在全世界不同角落,直接與間接的對抗、博弈。

特朗普於去年以不公平貿易和竊取知識產權為名,年中起向百億美元計的中國進口貨品加徵關稅,掀起了世界兩大經濟強國對抗的的序幕。起初中國不以為然,未有認真對待美國的要求,後來發現美國沒打算讓步,中國態度趨強硬,擺出「奉陪到底」的姿態。雙方互徵關稅,加上美國進入加息周期,觸發全球股市下跌。

聯印度友台灣配毒丸條款

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低增值工業不斷外流,民眾消費力減弱,北京被迫利用各種方法減少資金外流,外界預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90日美中暫緩徵稅期限屆滿(於美國時間3月2日凌晨起)之前陸續讓步(目前已暫緩向美國汽車徵收入口關稅,以及批准美國大米入口中國),以紓緩眼前面對的經濟危機。

美國除了在關稅戰上對中國亦步亦趨,同時把戰線擴展至中興(00763)和華為兩大中國通訊企業,先後以違反美國針對伊朗的貿易制裁法律為由,封殺美國企業向中興供應晶片等零件,申請涉案的華為財務總監孟晚舟由加拿大引渡往美國受審。誠如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去年10月在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演講中,引述《百年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作者、特朗普對華政策軍師白邦端(Michael Pillsbury)所言,美國斥責中國「忘恩負義」,意味在談判桌上中國最終如何讓步,短期內也難以改變美中全方位對峙的局面。

美中兩國的對抗除了在貿易和科技之爭,也涉及全球地緣政治布局。中國近年透過「一帶一路」彰顯其國際政經影響力,挑戰美國的國際霸權地位,2019年兩國將從最少以下三方面較勁:印太對中國、《美墨加協議》(USMCA)的「毒丸條款」範例,以及透過友台法律助台灣抗中。

特朗普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2017年6月的美印峰會上,提出「印太」(Indo-Pacific)概念,一年後美軍太平洋司令部(USPACOM)更正式改名為美軍印太司令部(USINDOPACOM),而在去年最後一日,特朗普更簽署《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of 2018),象徵把一直被中國視為勁敵的印度,正式納入美軍的戰略同盟及保障範圍,形成東至日本、南至澳洲、西至印度的包圍網。中印兩國去年曾因發生邊境糾紛,未來一年新德里會否更靠近美國,助華府抗衡中國的軍事力量,是外界一大焦點。

別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2.0》(NAFTA 2.0)的《美墨加協議》,內含禁止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任何一方擅自向「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條款。這項條款沒有指明針對哪個「非市場經濟國家」,惟外界一致認為是美國在貿易上圍堵中國的開端,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庫德洛(Larry Kudlow)更形容為「毒丸條款」(Poison Pill)。中國近年積極拉攏各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CP),嘗試自主建立多邊貿易框架,而有了毒丸條款的範例,外界注視美國未來一年會否加入現由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及進步協定》(CPTPP),重新主導本身已屬高門檻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抗衡中國的經濟實力。

除了印度,印太概念的特點也包括美國着力扶助台灣。由特朗普當選後致電給台灣總統蔡英文起,以至美國兩黨國會議員大比數表決通過及由特朗普迅速簽署《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美台關係達至1979年正式斷交以來最密切的時刻。如今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重申「一個中國」和「不放棄武統」的原則,變相迫使蔡英文及剛剛在地方選舉失利的民進黨,在台灣統獨問題上再沒有含糊其詞的空間。面對美中對抗,以至台獨元老逼宮,蔡英文及民進黨選擇向北京屈服,還是逐步尋求美國為台獨立場背書,2019年將是台海兩岸關係自「九二共識」後最關鍵的一年。

美署任防長:重心移中國

中國多年來在國際社會中最能突顯的外交影響力,要數北韓核問題,但隨着去年6月特朗普與北韓領袖金正恩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的美朝峰會,美朝兩國逐漸建立直接溝通渠道,中國不再是獨家代理人。北韓至今的無核化進度仍未令美國滿意,一度令外界擔心朝鮮半島核危機仍然存在,惟特朗普與金正恩均表明願意再次會面,可預期美朝兩國元首及內閣成員將分別繼續舉行峰會及連串跟進會議,商討無核化及援助北韓經濟的細節。事成之日,亦是重挫中國東北亞格局主導權之時。

剛剛接替馬蒂斯(James Mattis)署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沙納漢(Patrick Shanahan)甫上任,便向下屬強調中國問題將是該部門的頭等大事。這正好說明,特朗普突然在12月底宣布將從敍利亞撤軍(甚至打算從阿富汗撤走部分美軍),非但是美國與俄羅斯在中東各取所需之舉(詳見上期),亦是美國國防與外交的未來重心,將由中東轉移至中國。習近平對此如何反擊,特朗普如何步步進逼,全球政經領袖都必須密切留意。

郭耀斌_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