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22日

馬軍、Caio Koch-Weser EJ GLOBAL plus 彙編選輯

綠色金融助「退燒」 資金到位最緊要

早前在波蘭卡托維治(Katowice)舉行的氣候峰會,一直被外界視為繼2015年訂立《巴黎協定》的峰會後,影響最深遠的一次峰會。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最近發布的警示報告,以及世界各地接連發生的自然災害,都令現時人類空前地關注氣候變化。今次與會領袖們訂立一系列規條去落實《巴黎協定》的承諾。然而最終成功與否,將取決於財務方面的承諾能否獲兌現。

各大先進經濟體在之前氣候峰會上,答允了重大財務承諾。然而,它們會否將之兌現,仍充滿未知之數。首先是它們承諾在2020前,會對發展中國家每年提供合計1000億美元資助。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財務常設委員會(SCF)公布,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有關紓緩及適應氣候變化措施的財務資助,在2016年為570億美元;如果把私人領域的財務資助都計算在內的話,金額則逾700億美元。

每年須投資2.4萬億美元

然而,根據IPCC估算,由現時起到2035年為止,各國合計必須每年投資2.4萬億美元在潔淨能源的發展,才有望把全球平均溫度升幅控制於工業革命前的1.5攝氏度範圍內,相較之下,上述資助實在是九牛一毛。所以發達國家會否兌現其財務承諾,以及發展中國家有多大彈性去接受財務資助批出的方式,將會是今次談判成果能否向前推進的關鍵。而最重要的是,管理氣候變化的風險,以及對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考慮,都需要嵌入到全球金融系統當中,由銀行、資產持有者,到保險公司和資本市場也如是。

好消息是世界正朝着這個方向進發。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和二十國集團的可持續財務研究小組(G20 Sustainable Finance Study Group),於2015年共同創立的「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專案小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對此功不可沒。該專案小組迄今已致力於鼓勵財政機構和公司去了解、評估、揭露他們面對的氣候風險到底有多大。

這些框架和工具正步入軌道,並啟發了一些實質行動。舉例說,「中英綠色金融專案小組」設立了一個兩國金融機構組成的團體去指導TECD的工作。這個小組還締造了一系列「環保投資原則」,在中國「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提倡低碳投資。

然後就是「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這個由投資者主導的倡議,目標是要透過改善私營企業對氣候變化的管理,限制其碳排放和加強公開氣候問題相關的財務狀況,以推動這些企業去幫忙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迄今已有310名、合共持有32萬億美元資產的投資者參與了「氣候行動100+」。

在推動環保金融和準確管理氣候風險方面,政府和監管機構也是關鍵角色,中國和歐盟已採取行動去調節表現突出的低碳資產的金融狀況。

歐盟一個用以達致更環保、更潔淨經濟模式的行動計劃已經催生了一個雄心壯志的議程,去促進金融系統轉移到更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這個行動計劃草擬了一些規則去鼓勵金融界評估及披露一些危害可持續發展的風險,同時希望訂立一個共同標準,提倡一些可資助環保計劃和公司的金融工具,例如綠色債務等。歐盟各國的財長們也同意開始去要求各家銀行,在3年內披露有關環境、社會及治理上的風險。

中國積極推出貸款債券

在中國方面,國務院在2016年公布了一套全面的環保金融指引;中國央行和某些地方政府已經提供了一些貨幣和財政上的誘因去促進綠色貸款和債券。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近也公布了相關業界的環保投資指引。中國證監會則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2020年前披露環保相關的業務資訊。

在國際層面,各大央行和監管機構去年底組成了一個「環保金融系統網絡」(NGFS),這個網絡正視氣候變化對金融體系穩定帶來的威脅,以及評估和管理這些威脅的需要,並對此作仔細監管。這些風險管理的核心要素,是要讓銀行和投資者重組他們的投資組合,由高排放的公司和項目,轉向投資低排放的資產。

正如IPCC的報告明言,世界必須立即落實大刀闊斧的改變,才可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惡果。各國政府必須確保公共和私營資金流要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議程一致,以及讓全球金融業成為締造低碳未來的推手,而非其負累。

註:本文原載於Project Syndicate網站,本報經網站授權翻譯刊登。

馬軍  中國綠色金融委員會主席

Caio Koch-Weser  歐洲氣候基金會董事局主席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