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
曾擔任四年海基會董事長、在兩岸三地與台商圈中擁有高人望與高知名度的江丙坤【圖】,在本月10日晚上去世,享壽86歲。江丙坤曾經是台灣財經專業官僚體系的代表人物,他的離世其實也代表這個專業財經官僚傳統絕矣!
江丙坤1932年出生於南投,是典型的鄉下小孩;從省立法商學院(今台北大學)地政系畢業後開始服公職,到近40歲時才以半工半讀方式取得日本東京大學農經博士,之後在南非駐外館9年,一直到1982年也就是他50歲的時候,才調回國內進入經濟部國貿局,同時展開其非凡的專業財經官僚生涯。
在2000年政黨輪替前,江丙坤18年的經貿生涯中,擔任過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等職務,而對台灣經濟最重要的影響在其經濟部長任內,大力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短期來看就是一些公營企業釋股成功、轉身為民營企業,長期來看則是翻轉台灣當時公營企業過分龐大、導致整體競爭力不足的體質,為經濟與產業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此外,為留下台塑勿出走到中國投資,政府大力支持的台塑麥寮六輕計劃,也是由江負責協調推動。
任經建會主委時,他則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計劃,雖然最後因李登輝對大陸祭出的「戒急用忍」而未竟其功,但法令鬆綁與再造、開放市場等,仍對台灣經濟體質的提升有正面助益。
任職財經部會時,江丙坤曾贏得「江科長」之稱號,這既是讚美也是貶抑,因為他事事親力而為、對小節小處絕不放過,上呈部長的公文,都必須寫明承辦人分機,讓部長可直接詢問,幾無例外承辦人總會接到「江科長」詢問細節的電話。
與江丙坤接觸最強烈的感覺,除了溫厚平和的個性外,就是此人幾乎滿腦子財經,充滿使命感,總是希望藉着良好的經濟發展強國富民,對各種財經數據可信手拈來,熟悉他國的經濟發展之路,總是希望讓經濟政策回歸專業,少一點其他干擾。他最著名的一篇演講就是在國民黨中常會上「非經濟因素影響經濟」的報告;這篇報告開始讓外界看到「非經濟因素」干擾經濟的問題,但也讓他得罪長官而「黑」了好一陣子。當台灣經濟停滯不前、內部政治鬥爭不斷時,他就直說長此下去,台灣將「菲律賓化」,台灣人變成「台勞」輸出,之後也讓「菲律賓化」、「台勞」成為對台灣經濟憂心的警語。
財經官員專業風範成絕響
從2000年到2008年的扁政府時期,江丙坤失去財經戰場,一度擔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並任立法院副院長,但其財經專業也讓處理經濟生疏的扁政府頻頻對其招手,但因政治因素未成真。
到2008年馬政府上台後,江丙坤擔任海基會董事長4年,某個角度而言,是為其公職生涯再創高峰;對財經的熟悉、務實的個性,加上兩岸回暖刻意營造的氣氛,江丙坤透過8次「江陳會」,讓兩岸簽署18項重要協議,從三通到投保,再到ECFA、司法互助等,這些協議其實架構上也穩定了兩岸的來往,即使蔡政府上台造成兩岸僵局,但兩岸仍能在這些架構下互動。
大部分人一談到台灣經濟奇蹟,永遠不忘提到尹仲容、孫運璿、李國鼎等為台灣打下經濟根基的專業財經官僚;他們共同的面貌是:認真、專業、廉明、有遠見、敢講話。遺憾的是,在孫、李等人之後,除了趙耀東外,就屬蕭萬長、江丙坤在財經官僚體系最久,成就也最高,縱然未必能再與尹、孫、李時代並肩比步,但專業風範不變,惟此風範到江丙坤之後,算是絕世斷代了。
此後之財經首長已屬「良莠不齊」、再無諤諤之士,財經首長多是唯唯諾諾、甘於放棄專業以遵長官指示之輩,看看今日經濟部官僚對能源政策的反覆、完全捨棄專業而只求政治正確即可知。
老蕭歸隱江過世,同樣是威權時代後期培養出來的專業財經官僚:擔任20年央行總裁的彭淮南在今年初退休,從此台灣再無專業財經官僚養成的空間與時間,未來不僅不會再有如孫、李等專業財經官僚出現,即使要再出現如蕭、江之流者亦難矣。
呂紹煒 風傳媒副總主筆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孟案突顯美元霸權阻中資外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