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芬蘭的會面,令特朗普回國後受到美國左中右三派的批評。
在會面事後的表態中,特朗普表示,此次會面普京對他很好,他也一直對普京很友善(Nice to him)。《紐約時報》報道,「在赫爾辛基,身邊站着俄羅斯領導人的特朗普就俄羅斯干預2016年大選的問題上,採納了一位前蘇聯情報機構KGB官員、而不是美國情報機構的說法。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及是否會譴責俄羅斯的網絡行動時,特朗普反而選擇譴責FBI對這件事的調查。」在「通俄門」背景下,他的溢美之詞令國內有尊嚴的政客與學者大為光火。
在會面過程中,普京表示,俄羅斯沒有興趣干涉美國大選。特朗普稱,自己看不出俄羅斯干涉2016年大選的理由(I don't see any reason why it would be Russia)。在美國情報部門認為俄羅斯有干涉之嫌的背景下,特朗普的這一表態被包括CIA前局長布倫南在內的許多美國媒體與政客認為是叛國。
當特朗普回國後面對媒體質詢,口風再次轉變,稱「看不出有什麼理由不是(wouldn't)俄羅斯幹的」。他表示自己的原意是想說wouldn't,意為雙重否定,並對美國的情報機構寄予一如既往的信任。
情「迷」普京 全國嘩然
但美國國內頭腦清醒的政客並不買這個賬。右派與中間媒體與評論認為,特朗普的虛榮心讓他不願承認自己在大選中的勝利是俄羅斯「幫助」的結果,並且質疑特朗普對俄羅斯的「迷之好感」來自何處,認為特朗普錯過了向國人證明自己在對俄外交上高於奧巴馬的機會。左派人士則更直接,認為特朗普將俄國的利益置於本國之上,懷疑特朗普是否有能力捍衞美國的國家利益。
本專欄此前曾談到特朗普的利益計算方程式,此番「雙普會」更令美國政界、媒體與公眾質疑特朗普眼中的美國「國家利益」為何物。或許,在定義何為「國家利益」的問題上,他的方程式也與多數美國人不同。
國家安全在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被視為至關緊要的國家利益選項,事關本國未來4年甚至8年的總統大選,更應被視為具有優先性的國家安全事項來對待。拋開美國行政部門的中立性設置不談,情報機構對大選的調查與初步結果無論如何應當受到總統的尊重。在這裏,選舉的獨立性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特別是在民意能夠決定或影響政策的民主國家,一次不受外國干涉的大選才可能選出最大程度上反映美國選民與國家整體利益的總統。一旦選舉受到干涉,選舉結果很難保證符合國民利益。
然而特朗普的國家利益計算中,似乎並不存在「國家安全」這一選項。近日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戰似有緩和跡象,「雙普會」中也談論到中國問題,但這一切並不能說明特朗普在關乎美國主權與國家安全的問題上有所醒覺,目前的情勢也沒有超出特朗普在競選時作出的承諾。
特朗普的確有他的利益計算,不過不是國家利益,而是他自己的利益。一旦他承認俄國干涉了2016年總統選舉,他的總統任期合法性就會大打折扣,而隨後的調查可能會牽涉更多特朗普的家族生意與利益。特朗普對俄國的「迷之好感」無法解釋,除了能為他帶來實在的經濟利益。
一個視維護國家安全為己任的美國總統,在此敏感時刻,如果不是避免與普京會面,也至少應在會面時向普京講明國內情報機構調查的進展,並要求俄方引渡相關情報人員赴美受審。相反,特朗普對普京和俄國的曖昧態度很難不令美國公眾懷疑其是否真有把柄在俄方手上。果真如此,特朗普在美國總統的位置上服務最多的,可能是俄羅斯總統普京。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再選總統? 馬英九成話題 |
上一篇: | 兩強國殊死惡鬥 亞歐諸邦享漁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