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19日

Andrew Wachtel EJ GLOBAL plus 彙編選輯

必須教識大學生適應AI世界

最近筆者收到一所哈薩克的大學邀請出任校長。該大學的教研集中於商業、經濟、法律範疇,其教學方式雖然嚴謹,但相當狹隘。筆者是否接受邀請,會先考慮幾個條件。

筆者建議大學改革,讓學生繼續主力研修上述3大科目,但同時修讀有關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包括電腦科學及統計學)的「核心課程」。筆者堅持改革原因很多,當中最重要的是,希望讓畢業生準備好迎接未來人工智能(AI)科技當道的世界。

 

未來50年,隨着人工智能愈來愈強大,幾乎各行各業的勞工都會被科技產品取代,高等教育界須培育學生應對這現實,故必須思考當人類再沒能力跟機器競爭時,畢業生需要什麼技能。

 

在較富裕的國家,工種消失已經發生,但在如哈薩克的國家會較遲才出現。當這個趨勢來臨時,人口結構也會隨之改變。人類社群一直隨着經濟機會增加而膨脹,例如當大環境對農產品需求持續增加,農民就會組織更大的家庭,因為需要更多勞動力生產更多農作物給消費者。

 

機械人革命 大量工種消失

 

然而,全球人口已多到不能持續下去的地步。隨着人工智能愈來愈深入職場,工種會消失,就業率會下降,然後人口就會隨之倒退。原則上這是一件好事,畢竟地球資源的承受能力早已到達崩潰邊緣;但短期而言,這會是很難處理的問題,因為人口減少的速度未追得上機器革命導致工作流失的速度。

 

因為這個原因,今天的大學生就是未來的勞動力,需要接受特殊訓練。與此同時,他們比以往更需要一個教育模式,讓他們能夠擴闊思考、在不同範疇之間建立意想不到的聯繫。

 

將來的領袖明顯必須熟悉電腦技能,由基本編程到人工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s)都要有所認識。但大學畢業生也需要修習心理學,才能明白電腦和人腦思考的差異。未來的工人也需要接受道德倫理的訓練,以協助他們在一個人類價值再不是理所當然的新世界中繼續前行。

 

教育界必須立刻行動。主修商業學生應要修習政治經濟史,防止他們變成盲目的決定論者(Determinists)。經濟學者必須從工程系學生身上學習,因為他們將是未來工作機器的創造者。法律系學生應集中研究大數據和人權的交集,讓他們有能力守護被機器取代的人的權益。

 

創意康樂科系的學生須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學習。雖然我們不會因為機械人有能力奪得溫布頓錦標而放棄打網球,但我們需要新的組織及溝通技巧,去幫助調節人類遊玩和創新時面對的改變。

 

無人可清楚知道改變職場會如何改變,但高等教育界有責任培養學生,令他們準備好迎接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而最佳的策略永遠都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而不是訓練學生去跟新科技競爭。

 

註:本文原載於Project Syndicate網站,本報經網站授權翻譯刊登。

Andrew Wachtel  吉爾吉斯美利堅中亞大學校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