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21日

EJ GLOBAL plus環地視野

各種國家「實力」

硬實力(Hard Power)

最傳統衡量國家實力的指標,即是利用經濟及軍事力量,威逼利誘別國順從自己意願行事的能力。
這在英語中又被形容為「胡蘿蔔加大棒」(Carrot and Stick),意思是就像要驢子向前走一樣,一方面要在驢子眼前垂掛一個胡蘿蔔吸引牠,另一方面要用大棒鞭策牠,牠才會乖乖前行。
當中的「大棒」自然是指各種軍事威脅及制裁手段,讓別國感到若自己「不聽話」就會蒙受實質傷害;而「胡蘿蔔」手段除了是給予經貿利益,也可以是組成軍事同盟,為「聽話」的國家提供防衞等。

軟實力(Soft Power)

奈爾(Joseph Nye)在1990年正式在著作中提出的概念,相對於「硬實力」,是國家吸引別國支持或跟隨自己理念而行事的能力。
軟實力透過各類的文化輸出和交流,例如對外推廣本國的電影、音樂等文藝創作,促進旅遊、留學等民間交流等手段,向外國宣揚本國的價值觀,潛移默化下使別國民眾以至官方認同自己的政經理念,甚至由衷喜愛自己的文化歷史。
而國家政府就可把別國對自身的認同和尊重,轉化為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號召別國跟自己站在同一陣線。

 

巧實力(Smart Power)

2000年代誕生的概念,發明者有Suzanne Nossel和奈爾兩個說法。是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混合體。
巧實力的意思,是國家一方面大力推廣備受認同和尊重的價值觀,積極以此吸引其他國家擁護自己、與自己合作;但若有一些國家堅持對抗到底,也會有強大的軍事及制裁手段使對方屈服。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莉曾在2009年表明,美國外交政策必須運用其巧實力,以外交為對外政策的先鋒,但在不同的情況,也能運用各種軟硬實力,領導國際社會維持自由民主的主流秩序。

 

銳實力(Sharp Power)

《經濟學人》於去年12月首次提出的概念,形容中國近年的勢力擴張模式。巧實力可說是有硬實力作支柱的軟實力;而銳實力則可說是以軟實力形式呈現的硬實力。
銳實力利用國家強大的硬實力滲透別國,例如建立僑民團體、商會、游說組織等,讓他們以非官方形式左右當地的公共輿論,以及向不同的官民機構施壓,嘗試把反對自己的意見從當地社會中抹殺掉,甚至讓本國商人收購當地的經濟命脈,讓當地縱使有所不滿,亦愈見不敢反抗。久而久之,就可以把這個國家強行塑造成跟自己站於同一陣線的「盟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