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
特朗普團隊的通俄案調查愈演愈烈,司法部委派的獨立調查再加上國會參眾兩院本來的調查,肯定會讓事件不斷發酵。最近不少朋友都問「特朗普會被罷免嗎?」和「民主黨何時動手彈劾?」說到這兩點,我們得先退後一步看:從政黨利益出發,民主黨不應急於動手,反而讓特朗普繼續做總統更為有利。
特朗普【圖】的通俄案有兩點跟水門事件是十分類似的。首先,特朗普聲稱他自己不知道競選團隊通俄,但現已流出大量紀錄證明特朗普其實知情,而且不理勸告強行任命收取俄國和土耳其利益的弗林為國家安全顧問。如此前言不對後語,可被認為刻意隱瞞事實。再者,聯邦調查局就通俄案展開調查後,特朗普要求時任局長科米停止調查弗林,被拒絕後更將科米革職,據稱隨後還表示此舉減輕了他在通俄案所受的壓力。若此一系列事件得到證實,即無疑是一次教科書案例式的妨礙司法公正案。
司法部的獨立調查需時,而且針對的是刑事責任,最後要真的起訴特朗普是極為困難的。但國會卻不用擔心這點,因為憲法對彈劾案的罪證沒有任何要求,只要眾議院二分之一和參議院三分之二議員同意,特朗普就得下台。但是民主黨暫時是不會動手的。原因有三點。
掌權多一天 共和黨矛盾多一點
第一,還有很多要爆料的人尚未爆料。現時正式調查只是剛剛開始,最重要的人證還未接受公開聽證,很多物證尚在聯邦調查局和白宮手上,說不定會有更多的醜聞爆發,讓彈劾罪證更滴水不漏。舉個例,科米被革職後,一定有很多苦水要吐。讓他在國會的聽證會公開否認特朗普的說法,肯定大家都會相信科米,進一步打擊特朗普的民望。還有成為調查重心的弗林,他很有可能會要求轉做污點證人,實行一次過揭穿所有黑幕。據稱白宮內有「大魚」尚未納入調查範圍,弗林可能會以此為交換條件。民主黨現時最該做的是坐在後排看戲,讓子彈再飛一會。
第二,如果真的要動議彈劾,則最好能一擊即中,如是者由共和黨自己提出比民主黨提出更好。以民主黨手上的票數,是沒有可能通過彈劾案的。強行提出的話,反而會誘發共和黨團結一致對抗。事實是共和黨內從來都有很多人不滿特朗普,現在被迫夾在不同選民的訴求之間無處可走。讓這些共和黨議員留在這個尷尬位置久一點,對民主黨的選情有利。民主黨更可以用彈劾案作為2018年中期選舉的主軸,鼓勵選民出來投民主黨一票,直接取回國會的控制權。等到共和黨有個別議員忍受不了要和特朗普割裂,這時候民主黨才出手,更可促使共和黨內部分裂,一箭雙鵰。
第三,民主黨寧願特朗普做個無能總統,也不要他讓位給副總統彭斯。特朗普一天到晚口不擇言,經常犯一些自找的低級錯誤,白宮和國會的共和黨議員要疲於應付他的失言失信,也就沒時間推行那些共和黨原有的立法計劃,例如推翻醫改和稅務改革等等。一旦特朗普下台,彭斯就會接任,而他比特朗普要成熟得多,最起碼不會公開和國會的共和黨議員唱對台。站在民主黨的立場,特朗普多做一天總統,讓通俄案調查繼續佔據新聞版面,共和黨內部就愈分裂,民主黨內部就愈團結。每次特朗普犯錯,民主黨都會立即啟動宣傳機器順道收取捐款,他簡直就是民主黨最好的籌款道具,怎可能讓他這麼快下台呢?最好讓他做到2020年,然後在大選時才把他轟下台,總好過讓彭斯以繼任總統的身份競選連任。
站在全國利益的立場出發,讓一個浮躁不安和狂妄自大的人拿着核彈總掣,始終讓人心寒。然而政治就是政治,永遠利益計算先行。
梁啟智 時事評論人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國做帶路大哥圖什麼 |
上一篇: | 帶着社交平台去旅遊 貼士着數齊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