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
有指今次總統大選年,美國社會面臨空前撕裂,但其實相較於1860年那一次,這次可謂小兒科,皆因當年總統大選前夕,美國國內不僅是兩極化對立,更是瀕臨內戰邊緣。
十九世紀上半葉,美國南北雙方圍繞奴隸制問題爭論不休。原本1820年國會通過俗稱《密蘇里妥協》(Missouri Compromise)的法案,規定美國北緯36度以北的國土不能實施奴隸制(密蘇里州除外),爭端暫時平息。
不過,隨着國會在1854年通過《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Kansas-Nebraska Act),容許這兩個新成立的州份投票決定是否實施奴隸制,導致堪薩斯州內支持和反對奴隸制的派系發生大規模衝突,遂重新燃點奴隸制的爭議。
黑奴存廢 撕裂全國
1857年聯邦最高法院就「史葛案」(Dred Scott Case)作出了極具爭議性的判決,裁定黑奴不享有公民權;更糟糕的是,南方的弗吉尼亞州在1859年年底,處決了被指煽動黑人叛亂的白人反奴隸制主義者約翰布朗(John Brown)【圖】,引發北方群情洶湧,南北在這問題上的對立日趨激烈。1860年總統大選前夕的共和民主兩黨代表大會,就是在全國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繃緊氣氛下舉行。
主張廢除奴隸制的共和黨剛在1854年成立,就在1860年於芝加哥舉行全國代表大會。林肯原本並非候選人大熱,但鑑於其陣營拉票策略成功,加上他在奴隸制問題上能做到左右逢源:一方面反對奴隸制向西部伸延,以迎合黨內激進廢奴派的口味;另一方面卻不主張立即強制南方各州廢除現有的奴隸制,以討好黨內溫和派。結果林肯和緬因州參議員漢林(H. Hamlin)爆冷當選為共和黨正副總統候選人。
相較於共和黨,民主黨的情況卻混亂得多。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在當年4月23日於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市(Charleston)舉行。南方民主黨人在會上堅持要在黨綱中加入明確支持奴隸制,以及擁護最高法院就「史葛案」所作判決的字眼,卻遭到北方民主黨人反對。
經過一星期的爭論後,大會最終通過採納由北方民主黨人修訂、立場較溫和的版本。此舉讓南方黨人十分不滿,最終導致來自阿拉巴馬、喬治亞、佛羅里達、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得克薩斯、阿肯色等「深南」(Deep South)州份的代表杯葛離場。而剩下來的北方民主黨人,經過57輪投票後,仍未能選出總統候選人。大會遂在5月3日宣布暫時休會。
6月18日,北方民主黨人轉到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Baltimore)重新召開黨大會,最終推舉出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德格拉斯(Stephen Douglas)為該黨總統候選人。德格拉斯雖然也擁護奴隸制,但立場較南方民主黨人溫和。
但那邊廂,原先離場杯葛第一次黨大會的一眾南方民主黨人士,卻在巴爾的摩的另一地點另起爐灶,召開自己的黨大會,並在6月28日推舉當時的副總統畢克域治(John Breckinridge)出選總統。
與此同時,又有另一撮南方民主黨人,認為德格拉斯太溫和,畢克域治太激進,於是集體退黨,另組「憲法聯邦黨」(Constitutional Union Party),推舉田納西州參議員約翰貝爾(John Bell)出選。連串的分裂,導致民主黨同時出現三位總統候選人,嚴重分薄票源,可謂必敗無疑。
結果一如所料,林肯在11月的大選中勝出,南方各奴隸州份寄望民主黨擁奴派繼續執政的希望幻滅,最終萌生退出聯邦的念頭。同年12月20日,南卡羅來納州率先宣布脫離聯邦;其後另外6個深南州份亦紛紛響應,並在翌年2月宣布合組成「美利堅邦聯」(The Confederacy)。至4月12日,南軍在查爾斯頓市打響第一炮,由此揭開歷時4年血腥內戰的序幕。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南海旁的恬靜秘境──雅浦島 |
上一篇: | 剽竊惹風波 文膽孭黑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