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0月3日

曾維駿 信訪報

融入民族主義的中國夢

中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一直奉行鄧小平所提出的「韜光養晦」方針,也就是在國際事務上保持低調務實,遵守國際社會既定的遊戲規則,避免挑戰美國的霸權。但到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這個國策就逐漸出現大幅度改變:習近平提出「中國夢」的概念,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積極擴張中國在國際政治和經濟上的影響力,甚至有着挑戰目前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和秩序之意思。例如上星期他訪問美國,亦有談國際社會的治理原則。為探討「中國夢」背後的外交戰略和管治考慮,本報上周三舉辦了一個論壇,由本報施純港主持,邀請了中文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林和立博士、香港國際關係學者兼本報國際版主筆沈旭暉博士,以及中大全球研究課程講師陳偉信先生進行相關討論。

「華夢」走出去 「美夢」走進來

「中國夢」這概念明顯是參考美國的「美國夢」,陳偉信就簡單歸納了兩者的最主要分別:「中國夢」是走出去的,而「美國夢」則是走進來的。「美國夢」的意思,是任何人不分種族、年齡、宗教等,只要來到美國,擁抱其價值觀,就有可能成功;而「中國夢」卻是民族復興的夢,這就不單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而是要其他國家「一起發夢」才能夠成事。

林和立博士指出,「中國夢」其實是源於清朝晚年留下來的「富國強兵」口號,也就是要增加中國的武力手腕和經濟力量。中國一直以來的外交政策都是以經濟主導,以賺錢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目標;而習近平的「中國夢」,則是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任務加諸於經濟外交之上:他希望利用經濟實力增長,提升中國在國際舞台的話語權,做到「以經促政,以政促經」的效果,最終達致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

經濟實力提升也讓中國在與鄰國出現矛盾時,有更強大的對抗籌碼。例如2010年有中國船長在釣魚島附近海域被捕,中國就發動經濟戰,不向日本輸出稀土,結果成功迫使日本放人;2012年,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時,內地出現大規模抵制日貨示威,使得中日貿易當年大幅下滑了20%。

習近平政府要做到「以經促政」的「經濟護航外交」,於是中國就大力向外投放經濟實力,而當中一大手段就是對外直接投資。在過去10年,中國的對外投資額不斷上升,到今年更估計會首次超越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投資額。

中國政府和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在全球各地都有直接投資,而且額度相當平均,在東亞、西亞、澳洲、歐洲、阿拉伯世界、非洲、美國、南美的投資額都介乎於230億到439億美元之間,而投資領域主要在能源、金屬、運輸方面。

另一主要動作,當數到習近平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經濟帶構想,以及倡建的亞投行(AIIB)。「一帶一路」就是以中國為起點,分別從陸路經中亞、西亞通往歐洲的鐵路,以及從海路經馬六甲海峽,或是可能開鑿的泰國克拉運河通往阿拉伯和非洲的貿易航線。而亞投行則是由中國主導,用以為亞洲基建項目融資的機構,以避開美國和日本主導的亞洲發展銀行(ADB)。

換言之,中國希望用基建帶動經濟,並建構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經濟體系,與鄰國以至更遠的國家以經濟利益綑綁在一起,從而將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至跟美國不相伯仲。而以上有關「中國夢」的計劃、政策、方略,其實都會衝擊美國自二戰以來所建立並主宰的國際體系。沈旭暉博士就指出,中國認為自己不可能完全維護目前的世界秩序,因為這相當於維護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利益,而這就不符合中國的利益。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政府有着所謂的「戈巴卓夫情結」,認為當年蘇聯解體,並非由於經濟實力不夠強大,或是軍事實力及不上西方;而是因為在戈巴卓夫(Mikhail Gorbachev)治下,蘇聯搞改革開放時完全信服了西方自由主義的一套,失去了對自身體制的信心,輸了一場意識型態的戰爭。

中式演繹普世價值

因此,中國為避免「亡黨亡國」,就必須堅持自己的一套體制和發展模式,這套體制能抗衡西方的自由主義。所以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其實就是將中國民族主義重新發揚光大,鞏固國民對國家的向心力,並將民族主義融入內政外交政策中,以抗衡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力,並使民眾支持國家擴張勢力。

與此同時,中國亦不可能公然全面挑戰美國霸權,因為這就會犯下跟一戰時德國同樣的失誤,成為國際社會公敵然後被擊敗。換言之,中國能夠做的,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軟硬兼施微調這個世界體系,讓美國不會有藉口阻延中國發展和修改國際社會的遊戲規則。舉例說,中國不會否定自由、民主、法治等源自西方的「普世價值」,不過中國會將這些「普世價值」重新演繹成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版本;另一方面,中國又提出「亞洲安全觀」,嘗試將非亞洲(即美國)的勢力從亞洲地區中排除。

不過,習近平政權推動中國民族主義,歸根究柢都是出於現實的管治考慮。因此,中國並非一面倒打擊國內自由派的聲音,政府亦有打擊過分狂熱的極左派勢力,例如封鎖他們的網站等。中國是要在兩派聲音之間取得平衡,同時爭取兩派溫和聲音的支持,最終達致管治上的穩定。至於國內對「中國夢」的認知是否一致,其實不太重要。

整理、撰文:曾維駿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