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5日
蘇格蘭民眾於去年9月的獨立公投中,在英國政府朝野一致承諾進一步下放權力予愛丁堡政府後選擇繼續留在聯合王國。一般評論以為獨派以及蘇格蘭統獨議題將在公投失敗後沉寂一段時間。但自公投過後,代表獨派的蘇格蘭民族黨(SNP)成功鞏固在公投中支持獨立的票源,在民調中支持度不斷攀升。最新一輪民調顯示SNP在蘇格蘭的支持率幾近過半,領先向來視蘇格蘭為票倉的工黨20多個百分點。按此趨勢,SNP可能囊括蘇格蘭全部59個國會議席,晉身成為國會內第三大黨並成為關鍵少數,對來屆政府的組成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SNP之所以能夠迅速冒起,除了因為公投為它提供曝光以及爭奪他黨票源的機會,更有賴於英蘇兩地意識形態上的分野。
80年代戴卓爾夫人所奉行的新自由主義以及私營化政策對向來依賴造船、鋼鐵等重工業的蘇格蘭經濟影響特別深遠。國有企業陸續被外資收購及關閉,令當地失業率攀升,經濟長期衰退。戴卓爾夫人執政下的慘痛經歷令保守黨於過去20多年在蘇格蘭成為票房毒藥。而且蘇格蘭本身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大有本錢透過政府干預刺激經濟。以上種種原因令蘇格蘭人相對英格蘭民眾較傾向支持增加政府開支的左翼政策。
英蘇深層矛盾助吸左翼票源
由於要照顧相對右傾而且人口較多的英格蘭,傳統三大黨與蘇格蘭日漸脫節,令蘇格蘭政治光譜左翼出現一大真空。SNP近年的冒起正是因為它所代表的已不再純粹是蘇格蘭身份認同及民族自決,而是透過一套以保守黨聯合政府的緊縮政策為假想敵的左翼經濟政策成功搶佔左翼的票源。
SNP由獨立公投選戰中將日趨中間的工黨打成保守黨的同路人,到近日大選選舉工程及黨魁辯論中以「結束緊縮」作為主軸。SNP不但成功進佔蘇格蘭政治左翼,部分同樣反對緊縮政策的左傾英格蘭選民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問:「究竟如何在英格蘭支持SNP?」
另外,蘇格蘭的自治地位亦是SNP崛起的另一關鍵。97年大選,工黨承諾上台後就關於醫療及教育等政策範疇向蘇格蘭下放權力(Devolution)及成立蘇格蘭議會進行公投。工黨此舉原本是希望先發制人,透過自治阻止蘇獨勢力爭取獨立。而向來爭取蘇格蘭獨立的SNP亦一度選擇「袋住先」,於自治公投中呼籲支持者投贊成票。可惜事與願違,SNP於聯合政府上台後藉着自民黨流失選票成功取得蘇格蘭議會內大多數席位。此舉不單迫使卡梅倫同意進行蘇獨公投,更令SNP獲得一個落實其左翼經濟政策的平台。
獨派大灑金錢 與倫敦唱反調
正當倫敦政府因後金融海嘯的財赤問題而推行緊縮政策,大削公共服務及福利開支,愛丁堡的SNP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不單堅持大學教育免費以及增加醫療開支,更在倫敦政府推行所謂「睡房稅」(扣減公屋寬敞戶房屋津貼)後宣布將全數補償受「睡房稅」影響的租戶,與此同時愛丁堡政府卻能保持財政收支平衡。這些都突顯英蘇兩地意識形態差異,是反映半自治蘇格蘭在部分政策上,仍然被英格蘭牽着鼻子走,令蘇格蘭人憧憬獨立後擁有更大自主性的愛丁堡政府將能完全撇除英格蘭的右傾影響。
SNP冒起的經驗為「本土」提供了另一可能。相對於「復興凱爾特文化」或者「保護蓋爾語」,SNP所提倡的左翼福利國家模式對蘇格蘭民眾更為吸引。對大多數人來說,「命運自主」並不是一種不證自明的論述。要吸引更多人支持「自主」便需要向他們闡述「自主」後的可能性:究竟由我們自己來作主的社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在這層面,對比起虛無的國族身份認同,一套完整的社經意識形態論述似乎對普通民眾有更大的吸引力。
丁宏量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皇家海軍—昔日霸主今淪配角 |
上一篇: | 蘇格蘭民族黨冒起 英國大選的Wild C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