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8日
證監會與金融管理局昨天發表年度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銷售情況聯合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受訪公司銷售產品總交易額為3.799萬億元,按年減少24%,當中集體投資計劃、結構性產品及債務證券的銷售額分別下降6070億元(41%)、4640億元(19%)及1700億元(21%),主要是市場預期加息、全球經濟放緩和疫情影響持續所致。由於投資者在市況不明朗下追求穩定收益,故資金明顯從債券基金、股票基金等流向貨幣市場基金,後者佔交易額比例由2021年的33%,急升至2022年的61%。
貨幣市場基金交易佔比倍升
今次調查涵蓋371家在2022年從事投資產品銷售的持牌法團及註冊機構,參與交易的客戶人數超過80萬。雖然期內產品總交易額按年大跌24%,但逾65%受訪公司表示,人手維持不變或有所增加。
最常銷售的產品種類依然是結構性產品,去年佔總交易額51%;其次是集體投資計劃及債券,分佔23%及17%。結構性產品的整體交易額按年下降19%,至1.921萬億元;當中股票掛鈎產品的交易額為1.022萬億元,佔全部結構性產品交易額的53%,比重顯著低於2021年時的70%,主要由於股市氣氛疲弱,部分投資者轉投其他類別產品,如貨幣掛鈎產品,其交易額按年增加17%。
集體投資計劃方面,2022年交易額大跌41%,至8840億元,資金明顯從債券基金、股票基金等流向貨幣市場基金,因其在不明市況和加息環境下能提供穩定收益,反映投資者的風險承受程度下降。一些大型公司更認為,投資者偏好貨幣市場基金多於定期存款,因前者擁有更佳的流動性和靈活性。
求穩定收益 綠債銀債受捧
債券方面,去年交易額減少21%,至6480億元,主要是加息預期及經濟不明朗打擊市場情緒,部分投資者轉移重心至被認為風險較低且回報較穩定的主權債券,如香港特區政府債券,包括綠債和銀債。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恒指乾升144點 北水續吸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