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5日

平衡利弊 不強制銀行承擔損失

金管局要求銀行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但不會強制銀行承擔相關損失,該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留意到部分個案實際基於用戶本身嚴重疏忽,如果銀行要為此類交易負責任,會引發道德風險,所以防範潛在騙案之同時,金管局與業界加強宣傳教育,讓客戶提高保管其信用卡資料和防範信用卡騙案的能力。

推高成本 消費者受累

阮國恒說,參考其他地區,「是否要求銀行承擔相關損失,兩個極端都有」,香港則按個案處理,是平衡銀行營運成本和風險管理的做法。

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操守)區毓麟【圖】提到,如果隨便由發卡銀行和機構為騙案涉及的資金負責,會有道德風險,最終令營運成本上升,並累及謹慎使用信用卡的消費者。

部分個案涉嚴重疏忽

阮國恒強調,部分持卡人確實未有管理好相關風險,例如有個案反映,用戶在未清楚發出一次性密碼(OTP)機構的身份時,已使用手機的自動填寫功能來輸入OTP,其實OTP的SMS有列明發出機構,假如用戶細心閱讀,就有機會發現訊息來自不明來歷機構,可避免把資料發送予騙徒。

今年首季度,金管局接獲800宗信用卡相關投訴,按年增逾10%,當中三分一涉及未授權信用卡支付,該局認為,騙徒手法層出不窮,銀行加強監控外,更重要是消費者亦須提高防詐騙風險意識。

金管局正與業界研究,主動接入警方的詐騙陷阱搜尋工具「防騙視伏器」,審查收款方的戶口和電話號碼等資料,倘發現屬高風險交易,會發訊息提醒客戶,現正處於測試階段,目標在未來數月正式推出。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