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5日
金管局要求銀行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但不會強制銀行承擔相關損失,該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留意到部分個案實際基於用戶本身嚴重疏忽,如果銀行要為此類交易負責任,會引發道德風險,所以防範潛在騙案之同時,金管局與業界加強宣傳教育,讓客戶提高保管其信用卡資料和防範信用卡騙案的能力。
推高成本 消費者受累
阮國恒說,參考其他地區,「是否要求銀行承擔相關損失,兩個極端都有」,香港則按個案處理,是平衡銀行營運成本和風險管理的做法。
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操守)區毓麟【圖】提到,如果隨便由發卡銀行和機構為騙案涉及的資金負責,會有道德風險,最終令營運成本上升,並累及謹慎使用信用卡的消費者。
部分個案涉嚴重疏忽
阮國恒強調,部分持卡人確實未有管理好相關風險,例如有個案反映,用戶在未清楚發出一次性密碼(OTP)機構的身份時,已使用手機的自動填寫功能來輸入OTP,其實OTP的SMS有列明發出機構,假如用戶細心閱讀,就有機會發現訊息來自不明來歷機構,可避免把資料發送予騙徒。
今年首季度,金管局接獲800宗信用卡相關投訴,按年增逾10%,當中三分一涉及未授權信用卡支付,該局認為,騙徒手法層出不窮,銀行加強監控外,更重要是消費者亦須提高防詐騙風險意識。
金管局正與業界研究,主動接入警方的詐騙陷阱搜尋工具「防騙視伏器」,審查收款方的戶口和電話號碼等資料,倘發現屬高風險交易,會發訊息提醒客戶,現正處於測試階段,目標在未來數月正式推出。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財爺:撐消費主力穩經濟 |
上一篇: | 金管7招減信用卡詐騙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