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28日

央行狂谷經濟 埋高通脹禍根

紐西蘭央行前行長惠勒(Graeme Wheeler)日前發表論文,把全球通脹肆虐歸咎於各地央行在疫情期間過度刺激經濟,雖然俄烏戰爭加劇了通脹壓力,但此前「放水」行動已使全球流動性和債務急速增長,早已令商品價格高企。

論文提到,即使就業市場變得緊絀、債息自2020年底以來開始攀升、經濟表現較預期強勁,而通脹壓力逐漸形成時,許多央行仍繼續購買資產。

現時發達國家以至新興經濟體的央行,為了抗擊通脹而急忙大手「收水」,卻可能犯下另一個錯誤。花旗經濟師預期全球經濟有50%機會陷入衰退,美銀經濟師估計美國今年恐出現溫和衰退,因經濟狀況轉差的速度遠較預期快。

TS Lombard全球宏觀策略師帕金斯表示,儘管就業市場保持強勁,央行仍須慎防過度收緊銀根,直言通脹帶來令人尷尬的局面,決策者想作出修補,卻過猶不及,對全球經濟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英國收水反應慢捱轟

事實上,歐洲央行上周恢復加息,上調利率半厘,幅度已較市場預期大。高盛經濟師警告,歐羅區可能已步入衰退,料區內經濟第三和第四季分別按季收縮0.1%和0.2%,到明年回復增長;衰退原因包括俄羅斯削減能源供應、疫後服務業反彈勢頭結束,以及意大利政局動盪等。

此外,各地央行正面對愈來愈多質疑,英倫銀行行長貝利(Andrew Bailey)被執政保守黨批評對通脹的反應過慢;澳洲政府已宣布將檢討當地央行的表現,行長洛威(Philip Lowe)早前承認疫情期間過度刺激經濟增添物價壓力;紐西蘭央行行長奧爾(Adrian Orr)周二亦表示會對疫情期間的貨幣政策反應作出檢討。

在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大致未有受到政治抨擊,因共和黨將通脹歸咎於民主黨,民主黨則把責任推給俄羅斯和企業貪婪。不過,一旦當局持續加息引致失業率惡化,聯儲局可能成為炮轟對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