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
醫療板塊今年深受市場歡迎,行健資產管理投資董事羅偉業【圖】表示,內地政策鼓勵創新,加上創新藥佔比仍遠較歐美市場為低,料未來該市場將以倍數增長,當中較為看好生物醫藥、醫藥研發外包(CRO)行業,「內地醫藥市場未來10年將會相當不錯」。
羅偉業解釋,CRO公司只是幫客戶從事研發,表現穩定,無論生物醫藥公司最終成功與否,事前都需要CRO公司協助研發,而內地CRO公司集中度提升得很快,如果不是龍頭企業,後來居上的機會不大。
他亦看好創新藥公司,認為可以靠內部增長、擠壓傳統藥市場來取得市場份額,「這個市場未來5年,料有2倍至3倍的增長,只是誰取得市場的問題。」他指出,在研究生物醫藥公司的時候,要關注其產品將面向什麼體量的需求、靶點的差異性及進入門檻,以及身處的臨床階段,「假如今年才開始研究PD-1,基本上不用看(這間公司)。」
至於醫療設備股,羅偉業則看低一線,雖然行業競爭較細,但同時面向的市場規模亦不大,而行業的樽頸是培訓醫生需時,才能熟練使用該設備,「前期投入大,要銷量大幅上升不是一至兩年可做到,個別公司或許有機會,然而,生物醫藥較易尋找投資標的。」
生物醫藥秤贏設備疫苗股
疫苗股今年受惠新冠疫情,惟他認為只是個別例子,疫苗行業特性是研發周期及回報周期較長,「根據過往經驗,一隻疫苗面世一般需時10年」,而且還要較長時間才達到峰值銷售(peak sales)。「不是沒有投資機會,只是風險較高。」不過,他強調每個醫療子板塊都會有好公司,但一定要找到創新型公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內銀追落後 港股12月撲28000 |
上一篇: | 基金名家:明年新舊板塊續輪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