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26日

專訪

羅兵咸籲精準施援 勿再大規模「保就業」
憂明後年稅收驟減 盡快恢復經濟活動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本港,危害各行各業生計,政府今年史無前例地推行多項紓困措施合共逾3000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0%至11%,料財政儲備跌至8000多億元,接近2003年沙士後水平。羅兵咸永道稅務管理服務主管合夥人崔慶昭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仍有足夠財力推出經濟支援措施,但不贊成再實施如第一及第二期「保就業」的大規模援助計劃,應更針對性及更好地運用資源。疫情對經濟及企業的影響,將於明年稅收反映,甚至拖累政府未來兩年的財政收入,故此更應在疫情可控下盡快恢復經濟活動。

港府至今共推出三輪「防疫抗疫基金」及其他紓緩措施。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月提到,多項措施將令2020至2021年度的預計綜合赤字增至超過3000億元,同時令財政儲備降至約8000多億元,相等於約12個月至13個月的政府開支,接近沙士後水平。

仿效澳洲 蝕錢公司獲退稅

上述數字引起社會擔心政府的財政狀況,惟崔慶昭認為,8000億元並非小數目,香港社會運作也非全面停頓,所以不等於財政儲備會在一年內耗盡;即使香港爆發第四波疫情,目前財政儲備都足以再推出支援措施。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接受新華社專訪時透露,經初步估計,兩輪「保就業」計劃已涉及約900億元。他之後在網誌指出,第二期「保就業」相信最終合資格僱主總數介乎15.6萬至16萬名,多過第一期獲批的15萬名,補貼總額有可能超過第一期。

對於企業呼籲政府推出第三期「保就業」,崔慶昭稱,就算續推計劃,亦毋須如前兩期般廣泛地為所有企業代發薪酬,反而針對性支援較有需要的中小企及部分行業,「前兩期保就業中,部分公司其實是賺錢,是否仍繼續收取政府資助?企業不能期望政府無止境提供援助。」

他建議,香港可仿效澳洲政府早前宣布推行的「稅務虧損結轉」(Loss Carry-Back),容讓企業以本年或來年的虧損,抵扣過去年度的盈利,從而獲得退稅,措施屬暫時性質,能一定程度緩解現金流壓力。

建旅遊氣泡 重啟人員流動

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利得稅、薪俸稅、印花稅及賣地收入等,崔慶昭補充,受疫情及市況拖累,印花稅和賣地收入會較去年度低,其中,今年4月至9月賣地收入按年跌56%至185.49億元,第四季跌幅有望收窄。

至於利得稅及薪俸稅,崔慶昭解釋,相關稅收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有滯後性,預期今年度財政收入減少,是與去年反修例風波有關;而今年疫情對經濟、市民及企業的衝擊,會在明年政府稅收中才反映,甚或拖累未來兩年的財政收入。

在紓困措施以外,政府更應該在疫情可控下,加快恢復經濟活動,包括與周邊地區建立旅遊氣泡,以及商務人員流動,才能真正幫到各行業的生意,惠及低下階層就業。

採訪、撰文:陳詠賢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