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日
政府計劃明年推出的「數碼個人身份(eID)」,已由三間上市公司承包項目,未來市民將可通過eID使用各種電子政府服務。中標供應商為平保(02318)旗下平安科技、揚科集團(01460)旗下揚科有限公司及深圳上市的雄帝科技,合約金額共8638.8萬元。
據政府物流服務署的電子投標箱資料顯示,就構建、支援及維護「數碼個人身份」系統,2月下旬批出三份合約。當中,平安科技合約金額最高,佔4403萬元;其次為揚科,合約金額3884.9萬元;而雄帝科技則涉資350.9萬元。
配合生物認證 通行政府服務
eID即虛擬版的身份證,市民憑數碼身份可通行政府服務。據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形容,「有如一條鎖匙」,鎖住市民上傳的個人資料;若第三方有意取得其資料,須獲市民的生物認證授權。
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將在2020年推行eID,屆時在25項最常用服務引入,如申請公屋、居屋、駕照、交稅等。政府預計2021年中,eID可用於100項電子政府服務、適用於3000多份政府表格。去年創科局曾表示,與其他政府部門如醫管局及職訓局等,合作採用eID系統,同時賽馬會、機管局亦有探討引入的可行性。
3家中標供應商並未公布具體分工。平安科技首席執行官陳立明表示,該公司通過混合雲部署及人臉識別組合方案,取得項目。他形容eID項目是香港搭建智慧城市的骨架,參與項目有助平安科技進一步在境外實踐智慧城市。
資料顯示,去年啟動、由金管局牽頭與12間銀行推出的區塊鏈貿易融資平台「貿易聯動」,也是由平保旗下的金融壹賬通負責提供技術服務。
大數據治理公會顧問團召集人車品覺認為,eID等同身份證的延伸,在網絡世界中憑此認證身份。他相信,通過新技術建設eID,毋須再上傳身份證相片或輸入個人資料,輔以生物辨識,料可堵塞過往被冒認的保安漏洞。
未來擴至銀行保險等商用
目前eID使用範圍僅限於政府服務,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稱,eID作為一種數碼基建,未來可擴展至銀行、保險等行業作商業應用,甚至為在港做生意的外籍或內地人士建立eID,以便不同公司核實其身份。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出,eID有助虛擬銀行認證客戶身份,因為沒有實體分行可於現實中核實身份證明文件。對於有中資公司承包項目,會否憂慮個人資料被移送至內地,方保僑指供應商只提供技術,數據儲存於政府的雲端系統過程中,須由政府把關資料使用及存儲,故對此並不擔心。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本地初創SHOPLINE夥PayMe合作 |
上一篇: | 港股現獲利盤 保不失升62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