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6日
今次學運的另一演化特色,是顛覆了網絡世界以往的「有圖有真相」講法,衍生出「有圖無真相」現象;即使有現場相和影片為證,亦未必能顯示真相或真相之全部。
造成這現象,皆因如今人人都有智能手機影相拍片,人人都是公民記者(Citizen Reporter),隨時把所見所聞上傳社交網,
再加上一批新興的「網台」,讓新媒體在今次學運KO了傳統媒體及記者,奪走了話語主導權。事關網上有巨量、即時的照片及影片,翌日的報紙資訊已經過氣;傳統媒體剩下的,恐怕只是電視台現場直播的優勢。
拍膊噴面出現3版本
不過,傳統媒體地位及公信力下降的同時,新媒體及公民記者由於缺乏專業規範及訓練,其可靠性待確立,導致各種消息、照片及影片在網上瘋傳,卻未必讓人們掌握真相。筆者留意到,今次學運有兩個經典的例子,可反映「有圖無真相」現象。
在學運初期一段瘋傳的短片中,可見金鐘一名防暴警察輕拍一名男示威者肩膊,待他轉過頭來後,立刻近距離向他臉上噴胡椒噴霧;這畫面引起網上嘩然,事關該片段中的男示威者明顯是個無殺傷力的示威者,更非面向警察,談不上衝擊,但警察卻刻意要他轉過臉來向他噴胡椒霧,有濫施武力之嫌。
不過兩天後,網上卻傳出另一短片,可見該示威者正指揮其他人衝擊警察,顯示他似乎並非普通示威人士,而是一名現場小隊指揮;由這角度看,警察向他噴胡椒霧儘管未必恰當,卻提升了一點合理性。
但不久後,又有另一段片,可見該男示威者被噴胡椒霧之前,其實正在指揮示威者退後(所以他背向警察);那麼似乎又是警察不對,事關示威者正在向後退,何解還要用胡椒噴霧追擊?無論如何,這三段片都可帶來互相矛盾的立場,而且即使看完全部,仍不敢確定自己掌握到真相。何況很多人不像筆者般「得閒」,會把三段片都找到及看完,他們可能只看到其中一段,真相就更迷茫。
司機遞錢掀爭議
另一例子亦類似,就是尖沙咀廣東道一名男司機不滿示威者阻路,在傳統電視台的新聞鏡頭見他振振有詞地斥責示威者自私,阻礙其車上妻兒去海港城購物,最終需要警員介入調停,這是當時較具說服力的一把「反佔領」聲音。
未幾,網上傳出一段較長版本,題為《有錢唔係大晒》,顯示該男司機從銀包掏出幾張鈔票遞給調停的警員,立刻引起現場示威者起哄,令人聯想到他擬「行賄」警員。網民看到這段片後,亦質疑傳統電視台為何無播出「遞錢」鏡頭。
但隨即有現場人士提出第三個版本,
原來當時男司機向警員說,其坐駕被堵無法掉頭,車上的小孩很口渴,可否代為買支水。警員找同事買來水後,司機從銀包掏出錢說:「阿Sir,我畀錢你。」警員拒收並說:「唔使。」男司機此舉(遞錢給警員)儘管未必完全恰當,但顯然跟「行賄」是兩碼事。
這兩個例子都先後出現三個版本,可是最終仍未必完全顯出真相。若是負責任的傳統媒體,會盡力綜合所有情況及衡量各方觀點,務求呈現出較全面的事實。但公民記者缺乏相關訓練、規範及責任,造成「證據紛呈、真相混淆」之象。
當然,這講到底不是壞事,皆因向來傳統大型媒體可壟斷話語權,其版本卻亦未必貼近真相;現今資訊科技可帶來更多現場版本,有助合力追求真相,但社交媒體的發放者及接收者都往往較為隨意,難免質素參差及斷章取義,大眾宜盡量觀察多個版本才下結論;然而這很花時間,最終有待新媒體慢慢確立相對可靠的規範。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長勝將軍教路 《信報月刊》掘金滬港通 |
上一篇: | 「無領袖、有組織」的新科技學運 |